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009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楚辭.九辯(節錄)(悲哉秋之為氣也) (1009)

              

103

來源

新高中課本名篇導讀篇章

              

104

文類

【文類】

古詩(含詩經楚辭)

              

105

作者

【作者】

宋玉 (9104)

              

106

題解

【題解】       

宋玉(約公元前300年-230年),戰國時期楚國著名詩人、文學家。鐘祥市胡集人,曾經入仕。創作受到屈原影響,卻具有個人的風格。他的作品除此篇外還有《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等。

        《九辯》原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樂曲,作者沿用舊題。「辯」是樂曲中相對獨立的段落。本篇主要悲「貧士失職」的「不平」,而此段主要是以秋景起興,引出身世之感。

              

107

文本

悲哉秋之為氣1也!

蕭瑟2兮草木搖落3而變衰,憭慄4兮若5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6,泬寥7兮天高而氣清;

寂漻8兮收潦9而水清,憯淒增欷10兮薄寒之中11人,

愴怳懭悢12兮,去故13而就新14

坎廩15兮貧士失職而志16不平,廓落17兮羈旅而無友生18

惆悵兮而私自憐。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19而無聲。

鴈廱廱20而南游兮,鵾雞21啁晰22而悲鳴。

獨申旦23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24

時亹亹25而過中26兮,蹇27淹留28而無成。

              

108

注釋

【注釋】

1      氣:氣象。

2      蕭瑟:風陰冷促急。

3      搖落:草木之花葉隕落、凋零。

4      憭慄:悽愴。

5      若:語助詞。

6      將歸:將歸故鄉之人,一說一年將盡。

7      泬寥:空曠的樣子。

8      漻:空虛。

9      收潦:潦,大水。意思是大水退盡。

10    憯淒增欷:因內心悲傷而不斷歎息。

11    薄寒之中:薄寒,輕寒。中,侵襲。

12    愴怳懭悢:愴怳,失意的樣子。懭悢,不得志的樣子。

13    故:故地。

14    就新:就,到。新,新地。

15    坎廩:坎坷不平。

16    志:意。

17    廓落:空寂。

18    友生:朋友。

19    寂漠:通「寂寞」。

20    廱廱:和諧的鳴聲。

21    鵾雞:鳥名。

22    啁晰:大小相間的細碎鳴叫聲。

23    申旦:申,到。意思是到天明。

24    征:行。

25    亹亹:前進的樣子。

26    過中:漸衰暮。

27    蹇:語助詞。

28    淹留:久留。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九辯》(節錄) 的這一段,主要是以秋景起興,引出身世之感。

1     描寫淒涼的秋景

    《九辯》一詩描寫了秋天草木搖落、微寒侵人的環境。包括草木搖落、動物悲嗚等,極盡悲哀的能事。

2     抒發飄泊無依之感

    詩中表面上是描寫秋天草木搖落、微寒侵人的環境,但實際上抒發了詩人寂寞悲哀、飄泊無依之感。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善用比興

    詩中的一大特色,是運用了大量的秋天景物起興,藉此引起作者流落異鄉的悲愴心情。例如「草木搖落」一句,引起詩人身在異鄉的感慨。

2     情景交融

《九辯》一詩描寫了淒涼的秋景,有草木搖落,有動物和昆蟲的悲鳴。詩人藉此抒發心中飄泊無依之感,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     句式參差

    詩中的句式長短不一,錯綜多變。詩人把散文句式用於詩中,很多句子都有散文化的傾向。

4     「兮」字的位置變化多端

詩中「兮」字的位置變化多端,或置於句中,或置於句末。這不但增加詩歌的韻律美,而且體現了口語化的語言特色。

5     大量使用雙聲疊韻

    詩中運用了許多雙聲疊韻的字詞,例如「蟋蟀」、「惆悵」、「潛淒」等屬雙聲字,這使詩歌音韻諧美。

              

111

語譯

【語譯】

秋天肅殺的氣氛悲涼啊!草木在秋風中枯黃凋零,心情悽涼好像離鄉背井,又像登山臨水送別故人,碧空萬里無雲秋高氣爽;雨停水退秋水清澄平靜,微寒襲人使人倍增傷情,離家遠行心中悵然失意,貧士挫折失位心中不平;留滯異鄉孤獨難尋知音,多麼失望啊我獨自哀憐。燕子翩翩今又飛回南方。秋蟬默默終日寂寞無聲,大雁雍雍和鳴向南飛去。鵾雞急促悲啼令人傷心,我啊孤獨一人通宵難寐。怎堪聽那蟋蟀徹夜哀嗚,時光流逝轉眼人過中年,我還久留異鄉一事無成。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以下哪項不是《九辯》(節錄) 借描寫秋天景物所表現的感情?

A     飄泊流離

B     垂暮之歎

C     懷才不遇

D     與好友離別之悲

2      以下哪句說明了詩人過著羈旅生活的原因?

A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B     「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

C     「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D     「蹇淹留而無成」

3      文中連續描寫動物「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鴈廱廱而南游兮,鵾雞啁晰而悲鳴」,這反映了作者甚麼感受?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D     與好友離別之悲 ü

2      C     「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ü

3    燕子與大雁南飛,令作者想到自己流落異鄉,悲從中來;而秋蟬、鵾雞之聲,則深化了作者寂寞、淒涼之感。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九辯》一詩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氣氛?

A   秋高氣爽

B   肅殺悲涼

C   雄偉慷慨

D   喧鬧紛繁

2      文中以甚麼作為起興之物?

3    《九辯》一詩繼承了屈原《離騷》的形式,《九辯》在句式、「兮」字運用方面有何特色?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D   喧鬧紛繁 ü

2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文中以秋天草木搖落之衰頹貌起興,引起作者對宦遊在外及年華老去的慨嘆。

3      句式:句式自由,長短不一,雜以六、七、八、十、十一言。

        「兮」字句:「兮」字置於句中或句末,變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