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113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史記.項羽本紀.鴻門會 (1113)

               

103

來源

新高中指定篇章

               

104

文類

【文類】

先秦、秦漢、魏晉散文

               

105

作者

【作者】

司馬遷 (9204)

               

106

題解

【題解】       

        《鴻門會》節錄自《史記.項羽本紀》,原文並無篇名,「鴻門會」一名乃後人所加。《鴻門宴》為「楚漢相爭」揭開序幕。本文所選鴻門宴的片段,是整個鴻門宴最精彩的部分,作者以嫺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劃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描繪了許多富有戲劇性的鬥爭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107

文本

《史記.項羽本紀.鴻門會》 司馬遷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1,至鴻門2,謝曰:「臣與將軍戮力3而攻秦,將軍戰河北4,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5,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6。」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7。項王、項伯東嚮坐8,亞父南嚮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嚮坐,張良西嚮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9,項王默然不應。

        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10,若入前為壽11,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12。」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13。」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14,莊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15。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16。」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17。」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18,樊噲側其盾以撞19,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20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21。項王按劍而跽22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23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24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25。」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26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27,天下皆叛之。懷王28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29,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30。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31,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32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33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34。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35?」曰:「我持白璧36一雙,欲獻項王,玉斗37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38,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39。」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40。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41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閒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42,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43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44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108

注釋

【注釋】        

1      沛公日旦從百餘騎來見項王:沛公,即劉邦,他由沛縣(今江蘇省沛縣)起義,被稱為沛公。旦日,明日,第二天。項王,即項羽,名籍,字羽。全句意思是劉邦第二天與一百多名騎兵隨從來見項羽。

2      鴻門:坂(山坡,斜坡)名,在新豐(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十七里,今名項王營。

3      戮力:戮,合,並。意思是合力,協力。

4      河北:黃河以北。這是大體而言,非確指。

5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關,指函谷關。意思是然而自己沒有料到能夠先進入函谷關攻破秦國。

6      有郤:郤,同「隙」,嫌隙。

7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羽於是當天把劉邦留下來一塊兒飲酒。

8      東嚮坐:面向東坐。古時人們以室內向東坐為尊,多讓以客人坐,其次則為南向、北向、西向。這裏項羽坐東向,劉邦坐南向,實為傲慢自大之舉。

9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玦,玉器名。意思是舉起自己所佩帶的玉玦向他三次示意。

10    不忍:不能心狠手辣。

11    若入前為壽:若,你,代詞。意思是你上前祝(劉邦)長壽。

12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且,將。意思是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劉邦)所俘虜。

13    諾:表示同意的應答聲。

14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鳥張開翅膀。意是常常用身體像羽翼般護蔽劉邦。

15    樊噲:沛人,原為屠狗之輩,和劉邦一起起義,以勇猛著稱,後被封為舞陽侯。

16    其意常在沛公也:他的目的一直是殺害沛公。

17    與之同命:之,代劉邦。意思是和劉邦同生共死。

18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戟,樹枝形武器。內,同「納」。意思是衛士們把兩戟交叉起來阻擋樊噲進入。

19    側其盾以撞:撞,橫擊。意思是把盾牌側起來橫擊。

20    瞋目:怒目,睜大眼睛。

21    目眥盡裂:眥,眼角。意思是眼角裂開,誇張樊噲把眼睛睜大得要裂開,形容他極憤怒的樣子。

22    按劍而誋:跽,長跪。古人席地而坐,以兩膝著地,兩股貼在兩腳跟上,挺直身子;股不貼着腳跟為跪;跪而挺腰聳身為跽。跽姿方便跳起。按劍而跽,是準備起身刺擊的表現。意思是項羽以手按劍,跪時挺直身體。

23    參乘:即驂乘,坐在車右邊的人。

24    卮:酒器。

25    彘肩:豬的前腿。

26    啗:同「啖」,吃。

27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舉,全部,完全。勝,優勝,這裏指刑罰嚴苛。意思是殺人惟恐未能殺盡,懲罰人也怕不夠嚴苛。

28    懷王:楚懷王的孫子,名心。項羽的叔叔項梁起兵後,從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孫子心,擁立為王,使他襲祖號,仍稱楚懷王。

29    霸上:也稱灞上,即灞水西的白鹿原,在今陝西省長安縣東。

30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備,防備。非常,非正常的事情,意外的事情。防備盜賊出入與意外的事情發生。

31    細說:小人之言。

32    竊:私下。

33    陳平: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蘭考縣境內)人,這時屬項羽之軍,後歸劉邦,屢出奇計立大功。

34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大行、大禮,比喻重要、關鍵之處。細謹、小讓,比喻細節末梢之處。當時成語,意思是把握住關鍵、重大的方面,不必為小節所拘泥。

35    大王來何操:操,拿。全句為大王帶了甚麼(禮品)而來?

36    白璧:白玉製成的飾物。

37    玉斗:玉製酒器。

38    會其怒:會,適逢。恰好遇上他發怒。

39    謹諾:表示恭敬的答應聲。

40    道芷陽閒行:芷陽,秦朝所置的縣,漢時改為灞陵。閒,同間,作動詞用,抄小路的意思。意思是抄芷陽縣境內的小路而行。

41    度:估計,推測。

42    不勝桮杓:桮,同杯。杓,勺。桮杓,皆是酒器,這裏代指酒。全句意思是禁不住酒力。

43    督過:責備,怪責。

44    豎子:相當於口語中的「小子」。表面罵項莊的話,實際是暗指項羽。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1     故事發展

(a)   劉邦赴鴻門謝罪﹕劉邦因先入咸陽而惹怒項羽,項羽揚言馬上與劉邦開戰。劉邦無法匹敵,要赴會請罪,平息項羽的怒氣,展開了一番謝罪之辭。劉邦自謙為臣,討好項羽,他強調自己的目標與項羽相同,點出自己並無爭霸之心,又把責任推向告密者身上,聲稱是小人蓄意中傷他,令他與項羽不和。

(b)  席上殺機重重﹕於宴上,不同的人分配到不同位置,營造了殺機重重的氣氛,還為下文項莊舞劍、樊噲闖帳作鋪墊。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項莊藉舞劍助興為名,意在擊殺劉邦,而項伯掩護劉邦,使項莊無法刺殺劉邦。最後,張良見情勢危急,遂找樊噲入內營救劉邦,樊噲闖帳將本文帶至最高潮。

c)    劉邦逃脫﹕樊噲認為劉邦已為俎上之肉,最後與四名侍從保護劉邦安返回軍中,留下張良作緩兵之計。然後,張良送厚禮予項羽、范增,得體地代劉邦向項羽辭行。最後,劉邦放棄車騎,抄芷陽小路離開鴻門,為鴻門會緊張氣氛畫上句號。

2     刻劃人物性格

l         項羽的性格為心無城府,口不擇言;胸襟磊落,識英雄重英雄;剛愎自用;用人唯親,不辨忠奸;妄自尊大。

l         劉邦的性格為勇敢;從善如流,用人不疑;忍辱負重,能屈能伸;聰敏機智;工於心計;狡猾虛偽;處事果斷;心狠手辣。

l         樊噲的性格為勇猛威武;能言善辯;豪邁;忠心耿耿。

l         張良的性格為不卑不亢;善於謀略。

l         范增的性格是足智多謀。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曲折緊張、高潮迭起的情節

(a)  第一次起伏﹕范增暗示項羽殺劉邦,氣氛漸趨緊張。項羽對范增的默然不應,使劉邦暫時化險為夷,氣氛由急而緩。

(b)  第二次起伏﹕范增叫項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劉邦形勢嚴峻。但項伯袒護劉邦,項羽對此視若無睹,讓劉邦逃過一劫。

(c)  第三次起伏﹕樊噲撞倒守門衛士而入帳,怒視項羽,項羽「按劍而跽」氣氛緊張。但項羽知道樊噲的身份後,欣賞他的勇武,形勢緩和。

(d)  第四次起伏﹕樊噲借機斥責項羽,令故事氣氛達到極點。項羽沒有發怒,反而敬佩樊噲的英勇豪爽,一場不可避免的爭鬥頓時煙消雲散。

(e)  第五次起伏﹕最後一次起伏在張良留下答謝的一段。項羽沒因劉邦不辭而別而憤怒,反而「受璧,置之座上」,默然接受了這個現實,氣氛緩和。

2     刻劃人物傳神生動

(a)  神態描寫﹕樊噲外貌神態最為突出,他闖帳後「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描繪了他盛怒的神態及勇武剛強的性格。

(b)  說話描寫﹕《史記》善於運用人物的說話來刻劃人物個性。如項羽對樊噲「壯士,賜之卮酒」、「壯士,能復飲乎」的問語,流露了英雄相慕的愛賞之情。

(c)  行動描寫﹕作者細緻描繪人物的行動,深化人物性格,如樊噲怒目項羽,完全沒有被項王的威勢震懾,可見他英勇無畏、忠心耿耿的性格特徵。

(d)  對比映襯﹕

l         項羽胸無城府,劉邦工於心計

        項羽聽了劉邦之言後,完全軟化,還把曹無傷告密的事都說出來。相反劉邦狡詐多端,以謙恭的態度騙取項羽信任,更套取到曹無傷告密之事。

l         項羽用人唯親,劉邦知人善任

        項羽驕傲自大,不肯聽取意見,范增多次提醒他殺劉邦,但項羽對他的意見不予理睬。劉邦聽取樊噲的建議,最後得以脫逃。

(e)  誇張手法﹕樊噲闖帳時,「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這些神態的描寫都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令樊噲的勇武形象更為突出。

3     語言生動傳神,簡煉流暢

        本文語言精煉生動,繪聲繪色,寥寥數筆,能刻劃出人物的個性,如「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瑰以示之者三」,三言兩語,就把宴會殺氣騰騰等場面勾畫得動人心魄。

4     剪裁恰當

        本文詳略得宜,對如重要的情節,司馬遷會詳細描寫,如樊噲闖帳,而影響力較少的情節則略寫,如劉邦回帳立殺曹無傷,簡單交代其結局。

               

111

語譯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鴻門會》一文選自哪部書的哪一卷?

2      試排列《鴻門會》故事情節的次序。

A     樊噲闖帳,責備項羽,項羽不忍殺劉邦

B     張良獻禮,范增以劍擊玉

C     劉邦攜親信赴會請罪

D     劉邦借如廁離席,樊噲勸他逃走

E     范增召項莊舞劍,項伯亦舞劍掩護劉邦

F      劉邦回營殺曹無傷

G     范增示意項羽殺劉邦,項羽不為所動

3      以下哪項不是《鴻門會》中項羽的性格?

A     婦人之仁

B     胸襟磊落

C     優柔寡斷

D     推卸責任

4      以下哪項不是《鴻門會》中劉邦的性格?

A     知人善任

B     心無城府

C     工於心計

D     狡猾機智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史記.項羽本紀》。

2      CGEADBF

3      D     推卸責任  ü

4      B     心無城府  ü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以下哪一項不是《鴻門會》的寫作技巧?

A     情節曲折

B     刻劃人物生動

C     取材詳略得宜

D     運用大量典故

2      樊噲闖帳時「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這些神態運用了甚麼描寫手法?

A     對比

B     誇張

C     明喻

D     暗喻

3      承上題,這種描寫手法有何好處?

4      以下的鴻門會情節,哪項是詳寫,哪項是略寫?

樊噲闖帳

 

劉邦回帳殺曹無傷

 

5      以下對鴻門會的描繪,運用了甚麼的描寫手法?

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神態描寫

「壯士,賜之卮酒」

 

帶劍擁盾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D     運用大量典故  ü

2      B     誇張  ü

3      誇張地描繪樊噲的神態有助渲染緊張的氣氛。

4     

樊噲闖帳

詳寫

劉邦回帳殺曹無傷

略寫

5     

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神態描寫

「壯士,賜之卮酒」

說話描寫

帶劍擁盾

行動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