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篇章編號 | 【篇章編號】 1117
|
102 | 篇章名稱 | 【篇章名稱】 詠史 (1117)
|
103 | 來源 | |
104 | 文類 | 【文類】 古詩(含詩經楚辭)
|
105 | 作者 | 【作者】 左思 (9205)
|
106 | 題解 | 【題解】 《詠史》詩共有八首,本詩為第二首。《詠史》詩的內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對士族的蔑視與抗爭。西晉時,士族把持朝政,左思出身寒微,雖然爲文「辭藻壯麗」,卻始終不被重用,他壯志難酬,寫了《詠史》八首以抒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107 | 文本 | 《詠史》(其二) 左思 鬱鬱1澗底松,離離2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3,蔭此百尺條4. 世冑5躡高位,英俊沈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籍舊業6,七葉珥漢貂7. 馮公8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
108 | 注釋 | 【注釋】 1 鬱鬱:茂盛的樣子。 2 離離:下垂的樣子。 3 以彼徑寸莖﹕彼,指苗。徑寸莖,直徑一寸長的莖。 4 蔭此百尺條﹕蔭,遮蔽。此,指松。以小苗喻無才而有權勢之人,以高松喻有才而屈居下位的人。 5 世冑﹕世族子弟。 6 金張籍舊業﹕「金」是指金日磾,其家族從漢武帝時起至漢平帝時止,一家七代為內侍,位高權重。「張」是指張湯,其家族自宣、元以來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餘人。金、張兩家子弟憑藉祖先功業而代代做官。 7 七葉珥漢貂﹕七葉,指金氏一族七代皆為內侍。珥,插。漢貂,指貂尾,是侍中、中常冠上的裝飾。 8 馮公﹕指馮唐,漢文帝時人,雖有才幹,但因無家世寒微而不見重用。
|
109 | 內容分析要點 | 【內容分析要點】 1 抒發寒士不見用的不平之氣 西晉時,士族把持朝政,庶族寒士很難進入政權中心,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左思出身寒微,雖然爲文「辭藻壯麗」,卻無進身之階。故此他在詩中抒發了對門閥制度的不滿,和對豪右的蔑視,以及肯定寒士自身的價值。 |
110 | 寫作手法要點 | 【寫作手法要點】 1 比興手法 詩一開首,以松樹比喻有才華的寒士,下垂的山苗比喻世 族子弟。作者又以山苗遮蔽松樹起興,表達貴族子弟無才卻位 居高位,而有才華的人卻因出身寒微而要屈居下位。 2 善用典故 詩中多引史實,借古諷今。如借馮唐雖有才幹,但因無家世而至老都不見重用,表達了自己雖然爲文「辭藻壯麗」,卻因出身寒微,而不被重用的憤恨。
|
111 | 語譯 | 【語譯】 水邊的松樹長得非常茂盛,山上的草苗低垂著頭。 草苗以一寸長的莖,遮蔽了松樹百尺長的枝條。 世族子弟位處高位,有才之士卻官職低微。 這是形勢使然,非一朝一夕的事。 金日磾張湯的後代憑藉他們的家世,七代皆為內侍. 馮唐豈無才幹﹖到白髮蒼蒼之時仍不見用.
|
112 | 理解內容(問題) | 【理解內容】 1 此詩的主題是甚麼? 2 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 詩中哪一句直接表達出作者的不平之氣﹖
|
113 | 理解內容(答案) | 【理解內容答案】 1 批評貴族子弟無才卻位居高位,而有才華的人卻因出身寒微而要屈居下位的不公平現象。 2 水邊茂盛的松樹,和山上低垂的草苗。 3 世冑躡高位,英俊沈下僚. |
114 | 理解技巧(問題) | 【理解技巧】 1 以下哪一項不是本詩的寫作技巧? A 直接抒情 B 呼告 C 運用比興 D 運用典故 2 「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運用了甚麼手法? 3 指出詩中所運用的典故。
|
115 | 理解技巧(答案) | 【理解技巧答案】 1 B 呼告 ü 2 比興手法。 3 金日磾和張湯兩家子弟憑藉祖先功業而代代做官﹔漢文帝 時,馮唐雖有才幹,但因無家世寒微而不見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