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篇章編號 | 【篇章編號】 1119
|
102 | 篇章名稱 | 【篇章名稱】 《詠懷詩》(其三)(1119)
|
103 | 來源 | |
104 | 文類 | 【文類】 古詩(含詩經楚辭)
|
105 | 作者 | 【作者】 阮籍(9207)
|
106 | 題解 | 【題解】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他早年「好書詩」,有「濟世志」,但處於魏晉易代之際,在統治階級內部的殘酷鬥爭中,不僅抱負無由施展,自身的安全也沒有保障。於是轉而崇尚老莊思想,對黑暗的現實採取了一種消極反抗的態度。他終日「飲酒昏酣,遺落世事」,作官只是「祿仕」而已,言談交際更是「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阮籍儘管在行動上佯狂放誕,內心卻十分痛苦。史載他「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他把這種寓藏在內心的、無由發泄的痛苦與憤懣都在詩歌中用隱約曲折的形式傾瀉出來,這就是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
|
107 | 文本 | 《詠懷》(其三) 阮籍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1。 秋風吹飛藿2,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3,堂上生荊杞4。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5。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露被6野草,歲暮亦云7已8。 |
108 | 注釋 | 【注釋】 1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引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嘉樹,美好的樹木,指下句的「桃與李」。蹊,徑,小路,這裏主要形容樹木繁盛時的情況。 2 藿︰豆葉。 3 憔悴︰枯槁瘦病的樣子,這裏指衰敗。 4 荊杞︰荊木和枸杞,野生灌木。 5 西山趾︰西山,指首陽山,相傳是伯夷叔齊隱居的地方。趾,山腳。 6 被︰覆蓋。 7 云︰語助詞,無義。 8 已︰完,結束。 |
109 | 內容分析要點 | 【內容分析要點】 1 盛衰無常 借桃李的繁盛與零落,揭示出曹魏政權的由盛而衰,表現了自己生命難保的憂懼心情。 2 捨棄塵世,隱逸山林 詩人有意追隨伯夷、叔齊隱居山林,決心躲避禍患。在黑暗的政治社會下,賢士被迫放棄家室,躲入深山以避禍。
|
110 | 寫作手法要點 | 【寫作手法要點】 1 比興手法 作者由桃李轉眼從繁盛變為零落起興,表達了曹魏政權由盛而衰,和人生盛衰無常的憂懼。 2 運用典故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引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桃李繁盛的情況﹔作者又借伯夷叔齊隱居西山的典故,表達自己願意追隨伯夷、叔齊隱居山林,決心躲避禍患。 3 語言淺白 本詩用語自然而不雕琢,明白如話。
|
111 | 語譯 | 【語譯】 東園種滿了桃樹和李樹,美好的樹木下總有許多人走過而成為道路。 秋風一起,吹落豆葉,萬物開始變得零落。 繁華變得憔悴,堂上長滿荊木和枸杞。 騎馬離開這裏,隱居於西山之上。 連自身也難保,還怎能眷戀妻子! 野草被凝露覆蓋,一天也將完結。
|
112 | 理解內容(問題) | 【理解內容】 1 詩中描寫了甚麼景物? 2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表達了甚麼意思﹖ 3 詩中哪一句表露出作者的憂懼?
|
113 | 理解內容(答案) | 【理解內容答案】 1 繁盛的桃樹和李樹、零落的豆葉、荊木和枸杞和被凝露覆 蓋的野草 2 表達了曹魏政權由盛而衰,和人生盛衰無常。 3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
114 | 理解技巧(問題) | 【理解技巧】 1 本詩運用了哪些典故﹖ 2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四句用了甚麼修辭手法﹖ A雕琢 B豪放 C淺白自然 D婉約
|
115 | 理解技巧(答案) | 【理解技巧答案】 1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指桃樹和李樹下有許多人走過而成為道路。 西山趾﹕指伯夷叔齊隱居於西山,以躲避周朝政權。 2 對比。以桃李的繁盛與豆葉的零落作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