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145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戰城南 (1145)

         

103

來源

新高中指定篇章

           

104

文類

【文類】

古詩(含詩經楚辭)

         

105

作者

【作者】

漢樂府 (9215)

         

106

題解

【題解】       

樂府本指漢時掌管音樂的機關,引申為樂府官署所採制的民間詩歌。後世將魏、晉至唐可以入樂的詩歌,以及仿樂府古題的作品,統稱樂府。本篇是樂府古辭,屬《鼓吹曲辭》,《漢鐃歌十八曲》之一。鐃歌是軍樂,但十八曲中,序戰爭之事者,僅此一篇。「戰城南」指戰於城南,詩題取自篇中首句。這是一首詛咒戰爭,哀悼陣亡戰士的詩,憤激的詛咒與悲痛的哀悼交織,構成了這首詩的主旋律,反映了百姓飽受戰爭禍害的情況。

         

107

文本

《漢樂府.戰城南》    漢樂府

        戰城南,死郭1北,野死不葬烏可2食。為我謂烏:「且為客34!野死諒5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6,蒲葦冥冥7。梟騎8戰鬥死,駑馬9徘徊鳴。

        梁築室10,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穫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11,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108

注釋

【注釋】        

1    郭:外城。郭北與城南互文見義,指城的四鄰。

2    可:正好。

3    客:指戰死者,死者多為異鄉人,故稱為客。

4    豪:即「嚎」,今通作號哭的號。

5    諒:想必。

6    激激:清澈的樣子。

7    冥冥:幽寂昏暗的樣子。

8    梟騎:強健勇敢的戰馬,兼指戰士。

9    駑馬:劣馬。

10  梁築室︰梁,橋。另有釋作「表聲的字」,均可通。築室,土木建築,指構築用於軍事的工事、堡壘。

11  良臣:指戰死者。或可解釋為「國士」、「善於謀劃調度的大臣」。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戰城南》通過描述戰後荒涼死寂與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反映戰爭的殘酷及百姓之苦,從而帶出對君良臣的渴望。

1     展現戰爭的殘酷

    《戰城南》一詩深刻地揭露百姓飽受戰爭禍害的現實。身在前線的士兵首當其衝,在戰場中犧牲了寶貴的生命。這個慘不忍睹的畫面,深刻地揭不了戰爭的殘酷與悲哀。

2     對死難戰士的同情

    詩人以死者卑微的希望,表達出對死難戰士的同情,並帶出戰士的悲哀。而且在詩人的筆下,無論是周邊的一草一木,還是劫後餘生的駑馬,都悲愴荒涼,並且表達了詩人對戰死者的深切同情與憐憫,亦暗暗譴責統治者塗炭生靈、妄顧人命。

3     指摘戰爭破壞百姓生活秩序

    詩中不但寫了戰爭摧毀了士兵的性命,而且表達了戰爭破壞百姓的生活秩序。因為戰爭須建築多個軍事營壘,因此有許多役工被調到東西南北,進行沒完沒了的工程,使百姓無以為繼,飽受餓腹之苦。

4     渴望明君良臣

    面對殘酷的戰爭,詩人不禁對戰爭的決策者提出質問,在這裡,詩人並沒有直接對統治者作出指責,反而是通過對戰場慘象的描寫,表達了對明君良臣的渴望。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構思奇特

a     入題奇特

    本詩的入題奇特,起句剛敘及「戰」,便以「死」緊接,急促跳過戰爭過程,帶入死亡的主題,深化了戰爭的殘酷。

b     幻想與現實結合

    詩中幻想屍身向烏鴉說話,希望烏鴉在啄食之前為他們行招魂禮。這種手法產生一種悲極無淚、恨極無聲的蒼涼淒惋庣感。詩人把幻想與現實結合,情致委曲,一波三折,展現出戰爭令人悲愴的一幕。

2     渲染蒼涼悲壯的氣氛

    《戰城南》以戰場的景物渲染了悲壯蒼涼的氣氛。本詩雖題為「戰城南」,但是描繪的並非兩軍血肉橫飛的廝殺場面,而是戰鬥結束後戰場淒涼悲慘的景象。這些環境的渲染,令詩歌罩上了淒涼悲壯的氣氛。

3     運用獨白

    《戰城南》運用了獨白,自然地流露了悲痛的情感。此外,詩中又出現了一連串的問句,譴責統治者的窮兵黷武,為詩歌渲染了淒涼悲壯的氣氛。

4     移情入景

    詩中描繪了屍橫遍野的場景,其實是結合了詩人主觀的情緒。例如詩人叫烏鴉為戰士號哭,又說駑馬都徘徊悲嗚,其實這正是詩人內心的激憤之情。

5     句式靈活多變

    《戰城南》與大多數雜言體漢樂府詩一樣,句式自由。本詩雜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句式。句式長短不一,自由多變,靈活自然。

6     連續的反問句式

    詩中出現一連串的反問句,如「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穫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指出百姓不得溫飽,君主亦無法正常統治下去。詩人發出一連串的獨白質問、控拆,卻沒有答案,為詩歌渲染了悲涼憤慨的氣氛。

7     語言簡樸自然

    《戰城南》語言淺白自然,詩中並沒有艱深晦澀的文字,卻包含深層意思,言簡而意深。

         

111

語譯

【語譯】

        城南正在激烈的戰鬥,廓北城外已經是死屍遍野,荒郊上得不到掩埋的屍體,正好供烏鴉啄食。請替我告訴烏鴉:「且先為客死異鄉的戰士號哭招魂吧!原野上的屍體一定無法埋葬,腐爛的屍體又怎能逃過你的口!」河水深浚而清涼,蒲葦叢叢密佈。勇猛的生騎已戰鬥而死,駑拙的馬匹徘徊悲嗚。       

        橋梁上蓋起了堡壘,叫我如何南來,如何北往?禾黍已經無人收割,君主又吃些什麼?誰都願做忠臣,不知怎麼做才能夠?想到各位都是忠良的臣子,忠臣確實令人懷思,清晨時出征攻城,日暮時卻不見人歸。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以下哪一項是《戰城南》一詩的主題?

A     愛情

B     戰爭

C     田園生活

D     政治理想

2      根據詩歌的內容,戰爭除了奪去士兵的性命外,還會為百姓帶來甚麼損失?

3      以下哪一項不是詩人諷刺在上位者的不當行為?

A     窮兵黷武

B     好大喜功

C     縱情聲色

D     塗炭生靈

4      為甚麼詩人不直接控訴在上位者的不當行為,反而描述戰爭的慘象?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B     戰爭 ü

2      戰爭不但奪去士兵的性命,而且破壞了百姓的生活秩序。因為戰爭須建築多個軍事營壘,因此有許多役工被調到東西南北,進行沒完沒了的工程,百姓分身乏術,只能任憑田地荒蕪,禾黍不穫,使百姓無以為繼,飽受餓腹之苦。

3      C     縱情聲色 ü

4      因為直接控訴在上位者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此外,通過描寫戰場的悲涼氣氛,能渲染戰爭的殘酷,加強諷刺之效。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戰城南》一詩起首「戰城南,死郭北兩句,在構思上有何佳妙之處?

2      《戰城南》一詩如何渲染淒涼悲壯的氣氛?

3      以下哪一項並非《戰城南》一詩的寫作特點?

A     運用獨白

B     入題奇特

C     幻想與現實結合

D     語言瑰麗隱晦

4         《戰城南》一詩屬於雜言體樂府詩,句式自由,靈活多變。試根據詩歌完成下表。

句式

例子(各選兩例)

三言

 

四言

 

五言

 

七言

 

反問句式

 

5      《戰城南》一詩描寫了戰場的死寂,但畫面中卻不時有聲音的描述,試舉出例子証明,並說明所營造的效果。

6      詩中「何以南,何以北?」一句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

7      承上題,這句詩句反映了百姓的甚麼心理現象?

A     不知南面和北面的方位

B     不知戰地在南面還是在北面

C     內心激憤,決定遠離戰場

D     內心迷茫,難尋安全的容身之所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入題奇特:本詩抒寫戰爭,卻無描寫戰爭中刀來劍往的激烈場面,而是將焦點放在戰後的那一片死寂的戰場上。起句剛敘及「戰」,次句便以「死」緊接,急促跳過戰爭過程,帶入死亡的主題,深化了戰爭的殘酷。

2            詩中以描繪戰場的烏鴉、腐肉、幽深的蒲葦、劣馬在荒野中徘徊悲嗚等景物,來渲染       

悲壯蒼涼的氣氛。

3      D     語言瑰麗隱晦 ü

4     

句式

例子(各選兩例)

三言

「戰城南」、「死郭北」

四言

「為我謂烏」、「蒲葦冥冥」

五言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七言

「野死不葬烏可食」、

「禾黍不穫君何食」

反問句式

「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穫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5      例子:烏鴉的號叫、駑馬的嘶嗚。

        所營造的效果:以烏鴉和駑馬的聲響,反襯出戰場的那一片無盡的荒涼與死寂,增添了戰場的悲劇氣氛。

6      反問 / 反詰

7      D     內心迷茫,難尋安全的容身之所        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