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173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丁都護歌 (1173)

         

103

來源

會考問題庫

         

104

文類

【文類】

古詩(含詩經楚辭)

         

105

作者

【作者】

李白 (9309)

         

106

題解

【題解】       

        《丁都護歌》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據傳劉宋高祖的女婿徐逵之爲魯軌所殺,府內直督護丁旿奉旨料理喪事,其後徐妻向丁詢問殮送情況,每發問輒哀歎一聲「丁都護」,至爲淒切。後人依聲制曲,故定名如此。(見《宋書‧樂志》)李白以此題寫悲苦時事,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

這首詩作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李白遊丹陽橫山時,描繪了縴夫拖船的勞苦情景,揭露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不顧人民死活的罪行,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全詩言近旨遠,意蘊深厚。

         

107

文本

《丁都護歌》  李白

雲陽­­1上徵去,兩岸饒商賈。吳牛2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3磐石,無由達江滸4。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108

注釋

【注釋】        

1      雲陽:地名,秦以後爲曲阿,天寶初改丹陽,屬江南道潤州,是長江下游商業繁榮區,        有運河    直達長江。即今江蘇丹陽縣。
2     
吳牛:指江淮間的水牛。
3     
系:一作「鑿」。
4     
江滸:江邊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這首詩描繪了縴夫拖船的勞苦情景,揭露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不顧人民死活的罪行,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1    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

詩中全憑一個「苦」字貫穿全篇,描繪了他們在炎炎夏日裡的勞苦,竟連一口乾淨的食水也沒有,可想而知他們的辛酸。

2    刻畫縴夫悲苦的心理

詩中刻畫了縴夫悲苦的心理。因爲統治階級大興土木,縴夫們被迫掙扎在生死邊緣。這不約而同唱起的拉船號子,一聲歌,一行淚,淒切哀怨,令人不忍聽聞:在繁重勞動下苟延殘喘的縴夫們悲苦的內心世界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3    諷刺統治者,揭露貧苦懸殊

    詩中還揭露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不顧人民死活的罪行,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格調沉鬱,富現實主義精神
  整首詩格調沉鬱,感情凝重,層層深入。這異於李白的一貫詩風。

2    意猶未盡,另翻景象

詩的首八句就拖船之艱難、生活條件之惡劣、心境之哀傷一一寫來,似已盡致。不料末四句卻翻出更驚心的場面。「萬人磐石」,結合首句「雲陽上征」的詩意,突出船夫爲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開採難盡的石頭運往上游。爲造成驚心動魄效果,作者更大書特書「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碭」三字形象的表明:這是採之不盡、輸之難竭的,而縴夫之苦亦足以感傷千古矣。

3    寫境傳情
  詩中寫時與寫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寫境傳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歎息語意沈痛。「拖船」與「上征」照應,可見是逆水行舟,特別吃力,縴夫的形象就突現紙上。

4    具說服力的形象語言
  氣候如此炎熱,勞動強度如此大,渴,自然成爲縴夫們最強烈的感覺。然而渴極也只能就河取水,「水濁不可飲」。僅言「水濁」似不足令人注意,於是詩人用最有說服力的形象語言來表現:「壺漿半成土」,這哪是人喝的水呢。又例如詩中巧妙點出時令,說「吳牛喘月時」比直說盛夏酷暑具體形象,效果好得多。

5    細節描寫

詩人只說「不可飲」,言下之意是不可飲而飲之,控訴的力量尤爲含蓄。縴夫生活條件惡劣豈止一端,而作者獨取「水濁不可飲」的細節來表現,是因爲這細節最具水上勞動生活的特徵;不僅如此,水濁如泥漿,足見天熱水淺,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6   
間接的心理描寫

詩人寫縴夫的心境,不是通過直接的心理描寫,而是通過他們的歌聲即拉船的號子來表現的。稱其爲「都護歌」,不必指古辭,乃極言其聲淒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淚下如雨,這也照應了題面。

8    前後呼應

詩人寫「磐石」大且多,即有「萬人」之力拖「」之,亦斷難達於江邊。此照應「拖船一何苦」句,極言行役之艱巨。「無由達」而竟須達之,更把縴夫之苦推向極端。

9    鮮明對比
  開頭兩句交代拖船的地點、環境:從雲陽逆水北上,兩岸商賈雲集。好像無關題意,其實匠心獨運:商業網點的稠密、商賈市肆的豪華與下文縴夫拖船的勞苦構成鮮明的對照;「雲陽上征去」,也爲下文「萬人系磐石」作了鋪墊。

10  巧用典故
  詩人借用典故,構建畫面,巧妙點出炎夏酷暑的時令特徵,使縴夫逆水拖舟的形象躍然紙上:烈日之下,挽著纖繩,喘著粗氣,衣衫襤褸,彎腰曲背,一步一顛,掙扎行進……「拖船一何苦」,一個「苦」字貫穿全篇,成爲詩眼。詩人的歎息沈痛而深長。

11   直抒胸臆  
  詩的結尾兩句直抒胸臆,詩人的悲苦之情奔湧而出,達到高潮。這廣大的磐石,采不盡,運不完,苦難深重,哪有盡頭啊!詩篇就在這沉痛感歎和深切同情中結束。

         

111

語譯

【語譯】

        自雲陽乘舟北上,兩岸商賈雲集。盛夏酷暑,拖船非常苦!但因為水太濁而不可飲用,壺漿都半成土了。唯有唱出《都護歌》,口唱心悲,淚下如雨采太湖石由運河北運船夫爲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開採難盡的石頭運往上游。採之不盡、輸之難竭的,而縴夫之苦亦足以感傷千古矣。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丁都護歌》一詩反映了哪一類勞動人民的生活?

A   馬夫

B   車夫

C   縴夫

D   大夫

2      詩中描繪了縴夫的工作環境,試舉例說明。

3      此詩的主旨是甚麼?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C     縴夫 ü

2      縴夫須在酷熱的天氣下工作,拖船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因為工作環境惡劣,例如水太濁而不可飲用,壺漿都半成土,所以縴夫唯有唱出《都護歌》,口唱心悲,淚下如雨

3      揭露統治階級窮奢極欲、不顧人民死活的罪行,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命運寄予深切的同情。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詩中如何運用間接描寫的手法來描寫勞動人民的心境?

2      詩中「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兩句,在全詩的結構、主題和意象三方面各起了甚麼作用?試根據本詩完成下表。

 

作用

說明

在結構上

 

 

 

 

在主題上

 

 

 

 

在意象上

 

 

 

 

3      詩中「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兩句運用了甚麼抒情手法?試略述之。

4      全詩富有甚麼格調和色彩?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詩人寫縴夫的心境,不是通過直接的心理描寫,而是通過他們的歌聲,即拉船的號子來表現出來的。

2     

 

作用

說明

在結構上

這兩句起了意猶未盡,另翻景象的作用。

詩的首八句就拖船之艱難、生活條件之惡劣、心境之哀傷一一寫來,似已盡致。不料接著這兩句卻翻出更驚心的場面。

在主題上

這兩句起了突出主題的作用。

結合首句「雲陽上征」的詩意,能突出船夫爲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開採難盡的石頭運往上游的苦況。

 

在意象上

這兩句起了營造意象的作用。

爲了營造驚心動魄的效果,作者大書特書「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碭」三字的意象,表現了采之不盡、輸之難竭的石頭形象,而縴夫之苦亦從而彰顯出來了。

 

3      直抒胸臆:詩人的悲苦之情奔湧而出,達到高潮。這廣大的磐石,采不盡,運不完,苦難深重,哪有盡頭啊!詩人就在這裡直接抒發了沉痛的感歎和深切的同

4      整首詩的格調沉鬱,感情凝重,捕捉了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狀況,富有濃厚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