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篇章編號 | 【篇章編號】 1184
| ||||||||||||
102 | 篇章名稱 | 【篇章名稱】 蜀道難 (1184)
| ||||||||||||
103 | 來源 | 高考課程指定篇章
| ||||||||||||
104 | 文類 | 【文類】 古詩(含詩經楚辭)
| ||||||||||||
105 | 作者 | 【作者】 李白 (9309)
| ||||||||||||
106 | 題解 | 【題解】 蜀道,指陝西入四川的古棧道。《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的舊題,多以蜀道的艱險難行作為題材。而樂府的《蜀道難》是由更古的《行路難》演變而來。對於李白《蜀道難》的寫作年代,有著不同的說法。多認為這首詩是作於天寶二年。至於《蜀道難》的寓意,歷來眾說紛紜,詹鉠綜合為四說:一是罪嚴武;二是刺章仇兼瓊;三是勸阻玄宗幸蜀;四是即事成篇,別無寓意。
| ||||||||||||
107 | 文本 | 《蜀道難》 李白 噫吁戲1,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2! 爾來四萬八千歲3,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4。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鈎連5。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6。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7。 青泥8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9。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10。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11。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砅崖轉石萬壑雷12。 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13? 劍閣崢嶸而崔嵬14。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15。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16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17,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常咨嗟18!
| ||||||||||||
108 | 注釋 | 【注釋】 1 噫吁戲:嘆詞,蜀地方言。宋人《筆記》:「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 2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蠶叢、魚鳧,傳說中的蜀王。二句意思是古蜀王 之開國已杳不可考。 3 爾來四萬八千歲: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歲月之悠遠。 4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太白,山名,在長安之西,武功縣南。秦地之山莫高於此。峨眉,山名,蜀中之山莫高於此。橫絕,跨越。二句意思是秦蜀二地在遠古之時,惟有飛鳥可以往來。 5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鈎連: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見之,以為天牛便金,蜀王乃發天卒千人,拖牛成道。秦王又獻美女五人給蜀王,蜀遣五丁迎之,還王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共引蛇尾,山乃崩。以上二事皆見《華陽國志.蜀志》。二句乃用神話傳說,寫蜀道之開僻,其始僅有天梯可棧可通。天梯,喻陡峭之山路;可棧,鑿岩架木而成的棧道。 6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高標,高峰。六龍,日神之車,駕以六龍。衝波,急湍。回川,倒流之水。二句意思是日神至此,亦須回車;急湍至此,亦須倒流。 7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猱,猿類之一種。黃鶴,飛之至高者。猿猱,攀之最捷者。二句意思是二者尚不得過,則蜀道之險可知。 8 青泥:岭名,在興州長舉縣(今陝西略陽)西北,懸崖萬仞,上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掉,故名。 9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參、井,星宿名。古代以星座與地域相對應:參三星,為蜀之分野;井八星,為秦之分野。捫參歷井,意思是仰視秦蜀二地的星宿,去人不遠,似可用手捫及之。脅息,不敢呼吸;撫膺,撫摸胸部,二者皆表示畏懼。 10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詩中旅人捫心自問之辭,對以上詩句寫蜀道夾段之艱險,有望而卻步之意。 11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但見,只見。子規,鳥名,又名杜鵑。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春暮即鳴,夜啼達旦,聲聲哀切,若云:「不如歸去。」 12 飛湍瀑流爭喧豗,砅崖轉石萬壑雷:飛湍瀑流,激流與瀑布。爭喧豗,爭執吵鬧與撞擊。砅崖,流水衝擊岩石。轉石,使石頭翻滾。萬壑雷,萬壑雷鳴。 13 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詩中旅人捫心自問之辭,對以上寫蜀道中段之艱險,有悔不該來之意。 14 劍閣崢嶸而崔嵬:劍閣,棧道名,在今四川劍閣縣東北大小劍山之間,相傳為諸葛亮所修葺,唐代於此段建劍門關。崢嶸、崔嵬,皆峻高貌。 15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化用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意思是劍閣形勢險要,守衛之人若非親信,反而成為禍患。 16 吮:吸也。 17 錦城雖雲樂:錦城本是成都的別稱,此處代指長安。這是旅人自忖之辭,對以上寫蜀道南段之艱險,有決心歸去之意。 18 側身西望常咨嗟:側身,不敢正視也。常咨嗟,長期感歎。
| ||||||||||||
109 | 內容分析要點 | 【內容分析要點】 《蜀道難》是李白描寫奇險壯麗河山的著名篇章之一。全詩共四十九句,內容大致可分成三個部分。 1 歎蜀道開闢之難 a 開門見山,點出主題 本詩採用了開門見山的手法,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行,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奠定了全詩雄放的基調。然後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浪漫想像,加以誇張,突出蜀道艱險的程度,給人強烈的印象。 b 以傳說引証蜀道之難行 詩歌從蜀國開國的傳說講起,寫出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說明秦蜀兩地自古隔絕,給蜀地增添一份神秘感。 c 以神話說明蜀道開闢之難 詩人引「五丁開山」的神話故事,描寫蜀道開闢的經過,點染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2 歎攀登之難,表送別之意 a 映襯蜀道之高峻 詩中運用了許多映襯手法去寫蜀道之高峻,除了神話傳說之外,詩人還運用了虛寫手法來層層映襯,並以誇張手法把崇山峻嶺間的蜀道寫得驚心動魄。 b 寫行人之感受 詩人選擇了一個具代表性的地點作具體描寫,為唐代入蜀要道,最為難行。身處如斯境地,不謹行旅視為畏途,望而卻步,聞者也會談虎色變,從而寫出行人之感受。 c 寫蜀道之驚心動魄 詩人之筆由寫人再轉而寫景,他為了令讀者獲得更深刻的印象,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巧用誇飾,描繒了一幅驚心動魄的蜀道山川圖,塑造出一種令人震驚的險境。 3 以劍閣險要引出對入蜀友人的關切 詩人從寫劍閣的地勢險要,引出對入蜀友人的關切,並勸友人早日歸來,不要貪圖錦城之樂。 4 以劍閣險要寄寓政治黑暗 詩人寫出蜀道之難令人望而生畏,其實暗示了政治上的黑暗,透露了世途險惡難行的現實。
| ||||||||||||
110 | 寫作手法要點 | 【寫作手法要點】 1 富浪漫主義色彩 a 感情強烈 《蜀道難》一詩,詩人並不是客觀冷靜地把蜀道的面貌描繪出來,而是以第一身的觀點、主觀的角度、強烈的感情,抒寫他對蜀道高險難行的感慨,使人感到無限的驚訝。 b 豐富的想像 根據歷史記載,李白一生從未踏足蜀道,但他發揮了他的想像力,描繪出蜀道山川的壯麗艱險的景氣。詩人更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把現實和想像結合,侯筆下蜀道的形象更為突出。 c 神話傳說的運用 《蜀道難》一詩採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反映了蜀道開闢之難,烘托出蜀道淒清冷寂的氣氛,更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d 運用誇飾的手法 詩人運用了大量誇張的語句,包括空間上的誇張、時間上的誇張、物象上的誇張,以及人情上的誇張,從不同的角度極寫蜀道的山水險境。 e 多用感歎詞 篇首以「噫吁戲」三個獨立的感歎詞領起,抒發了強烈的驚歎之情。感歎詞的運用,有效地表達詩人的感情,增添了詩歌的感染力,使浪漫色彩更濃。 2 結構嚴謹 在章法結構上,本詩層次分明,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敘述蜀道建成之難,第二個部分寫蜀道山川的高險難行,第三個部分寫劍閣地勢險要,層次分明。本詩更採用了一詠三歎的手法,在開頭、中段和結尾,三次出現「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互相呼應,從而強化主題。 3 善於營造氣氛 由於本詩語言變化多端,使之具有山洪暴發的力量,營造了一種驚心動魄的氣氛。此外,詩人又以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物,以視聽結合的手法,渲染了旅愁,以及蜀道蒼涼的氣氛。 4 擅於寫景 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寫了蜀道的景色。當中有視覺上的描寫,也有聽覺上的描寫;有靜態的描寫,又有動態的描寫。此外,詩人又運用了正面和側面的描寫,突出蜀道的高險難行。 5 句式參差 李白對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及發展,在詩中運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更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充份發揮了七言歌行體的特點。 6 用韻靈活 本詩的用韻,也突破了舊作《蜀道難》的一韻到底的程式。全詩轉了五次韻,在古詩中比較少見。而且詩中有時連用五個仄聲字,有時又連用三個平聲字,增添了詩歌的節奏感。
| ||||||||||||
111 | 語譯 | 【語譯】 啊!噢!多麼高峻,多麼驚險! 蜀道的艱難難於上青天。 上古的蠶叢及魚鳧是蜀國祖先, 他們的事跡已是萬分渺遠。 他們之後又過了四萬八千年, 蜀道和秦地還不曾互通人煙。 只有小鳥從太白山西面橫飛, 才能到達峨嵋的山巔, 地崩山塌壓死了五位壯士, 修成了棧道和險峻的山路互相鈎連。 上邊有日神駕著六龍也難以到達的高峰, 下面有衝波激浪曲折迴旋的河川。 高翔千里的黃鶴都不能飛渡, 輕捷的猿猱想要經過也愁於攀援。 青泥嶺多麼紆曲盤桓, 繞著山巖行走一百步倒有九道彎道。 一伸手摸到天上的星辰, 不能不摒住呼吸, 只好坐下來摸胸長嘆。 請問你去到西方何時才能夠回返? 危險的道路,陡峭的山巖,攀山是多麼艱難! 只看見鳥兒在蒼奔的古樹上悲號, 雄的雌的一前一後環繞在林間。 又聽見杜鵑在月夜裡聲聲哀哭,空谷傳響,令人無限憂悒。 蜀道的艱難難於上青天, 此話叫人聽了頓時憔悴青春的容顏。 綿延的山峰離天不到一尺遠, 倒掛的枯松斜倚著懸崖絕壁, 山上瀑布和山下的急流爭相喧鬧奔流衝擊山崖, 轉動巨石,萬山如響著霹靂。 蜀道既然是這樣艱險, 可歎你遠方人 為什麼來到此間。 劍門關突兀險峻, 一人把守,萬人也難以入關。 守關的假如不是可靠的人, 就會化成豺狼,造成禍患。 早上要躲避猛虎的襲擊, 晚上要躲避長蛇的咬嚙。 它們磨著牙齒吸人鮮血, 殺人如同斬斷亂麻。 在錦城雖然能享樂, 也不如早早還家。 蜀道的艱難難於上青天, 回身西望我禁不住久久吁嗟感歎! | ||||||||||||
112 | 理解內容(問題) | 【理解內容問題】 1 全詩共分三個層次,試根據詩的內容完成下表。
2 李白寫蜀道之難,偏重於「高」和「險」二字,試分析下列句子,何者側重於「高」、何者側重於「險」?請在正確答案的旁邊填上 ü 號。 「高」 「險」 A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B 「下有衝波逆折之迴川」 C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D 「猿猱欲度愁攀援」 E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F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G 「青泥何盤盤! 百步九折縈巖巒」 3 以下哪一項不是本詩的寄寓? A 對生命短暫的悲歎 B 對友人的關心 C 對國事的擔憂 D 對仕途不得志的哀歎
| ||||||||||||
113 | 理解內容(答案) | 【理解內容答案】 1
2 「高」 「險」 A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ü B 「下有衝波逆折之迴川」 ü C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ü D 「猿猱欲度愁攀援」 ü E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ü F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ü G 「青泥何盤盤! 百步九折縈巖巒」 ü
| ||||||||||||
114 | 理解技巧(問題) | 【理解技巧問題】 1 《蜀道難》屬於雜言體古詩,句數、句式、對偶均不受限制,試完成下表。
2 此詩的開頭、中段和結尾,三次出現「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這在詩的主題和結構上產生了甚麼藝術效果? 3 詩中描述「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的自然景象,渲染了甚麼氣氛? 4 本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中採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反映「蜀道之難」,試從詩中找出兩例,並簡言之。
| ||||||||||||
115 | 理解技巧(答案) | 【理解技巧答案】 1
2 一詠三歎的效果:第一次詠歎統領全詩,一開始就給人蜀道難行的印象;第二次詠歎承上啟下,使內涵更豐富、感情更強烈;第三次詠歎增加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與開頭、中段呼應,並收結全詩。這不但強化主題,而且使詩歌結構更嚴謹,達一詠三歎的效果。 3 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蒼涼的氣氛。 4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用了羲和六龍迴車的神話,描寫了蜀道山峰高聳連天的奇景,反映出「蜀道之難」;「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用了子規夜啼的神話,烘托渲染蜀道淒清寂靜的氣氛,反映出「蜀道之難」。這都令詩歌增添浪漫主義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