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篇章編號 | 【篇章編號】 1186
| ||||||||||||
102 | 篇章名稱 | 【篇章名稱】 憶秦娥(簫聲咽) (1186)
| ||||||||||||
103 | 來源 | 高考題庫2009
| ||||||||||||
104 | 文類 | 【文類】 詞
| ||||||||||||
105 | 作者 | 【作者】 李白 (9309)
| ||||||||||||
106 | 題解 | 【題解】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其詩歌於豪邁奔放的感情中,蘊含著一種雄偉俊逸之氣,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有《李太白全集》問世。 《憶秦娥》為唐代教坊曲,本詞的上闕寫出了一個女子的愁思。通過環境的渲染,襯托出她內心的孤寂;下闕則遽而變為氣象闊大,感慨深沉,有著一種山河興亡之感。
| ||||||||||||
107 | 文本 | 《憶秦娥》1 李白 簫聲咽2,秦娥夢斷3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4傷別。 樂游原5上清秋節6,咸陽7古道音塵絕8。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9。
| ||||||||||||
108 | 注釋 | 【注釋】 1 憶秦娥:詞牌名,唐代教坊曲。變調,四十五字。 2 咽︰聲音悲淒滯塞。 3 夢斷︰欲夢而不可得。 4 灞陵:在長安東灞水附近,因有漢文帝陵墓在此,故名灞陵。此地附近有灞橋,為唐人折柳送別之處。 5 樂游原:在長安東南,為著名遊覽勝地,原為秦宜春苑,漢宣帝時於此修築遊廟,故名。 6 清秋節︰指 7 咸陽:秦代都城,今陝西咸陽市附近。 8 音塵絕︰指音信隔絕。 9 漢家陵闕:這裏指漢代皇帝的陵墓。據《雍錄》指,漢代帝陵多在咸陽附近。
| ||||||||||||
109 | 內容分析要點 | 【內容分析要點】 1 思念情人 本詞上片寫女主人公聞簫聲悲咽而醒來,描寫秦娥對情人的思念,偏重於個人的悲歡離合。 2 懷古傷今 下片直接抒發了詞人懷古傷今的情緒,把個人的憂愁融到歷史的憂愁之中。面對咸陽古道,漢家陵闕,詞人進入歷史的反思,造成了一種悲壯的興亡感,意境博大,風格渾厚。
| ||||||||||||
110 | 寫作手法要點 | 【寫作手法要點】 1 渲染氣氛 詞作善於渲染氣氛,增加感染力,通過「夢斷」、「月色」、「柳色」、「古道」、「西風」、「殘照」、「陵闕」等意象的運用,烘托了秦娥相思之苦。 2 情景交融 詞作以月下簫聲淒咽而起,抒發當年繁華夢斷不堪回首之感。及後,除了月色外,更增添了柳色,描寫別情,情景融為一片,抒發淒婉的離別之情。 3 個人與歷史的融合 上片描寫思婦內心被「簫聲咽」引發愁思,下片從俯仰古今的悲壯情思中拓展開去,將個人的失落融入歷史中,製造了雄渾悲壯的意境。 4 柔美與雄偉的交融 詞的上片柔和,下片雄渾,詞人融柔美和壯美於一體。詞的上片營造了淒清、悲涼的氛圍。下片摹寫當年極盛之時與地,興衰之感都寓其中,氣魄雄偉。 5 時間、空間的轉換 上片寫春天,女主人公在秦樓上聞簫聲悲咽而一覺醒來,望明月而懷遠,見垂柳而憶別;下片寫秋天黃昏,女主人公登臨樂游原,睹景物而傷懷,感時序而驚變。 6 反復詠嘆 詞中重複語句,如「秦樓月」、「音塵絕」,加強感情的抒發以及營造了反復詠嘆的藝術效果。 7 煉字煉句 詞的結語「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把登高者的意興寫絕了,讓讀者領略到無限傷亂的心情,境界很高。另外,詞的用字亦很巧妙,如「咽」字渲染了境界之淒涼,「斷」字烘托出心境之失望。
| ||||||||||||
111 | 語譯 | 【語譯】 玉簫的聲音悲涼嗚咽,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秦家的樓上正掛著一弦明月。 秦家樓上的明月,每一年橋邊青青的柳色,都令灞陵橋上變得淒然離別。 遙望樂遊原上冷落凄涼的秋日佳節,通往咸陽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斷絕。 音信斷絕,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眼前只有漢朝留下的墳墓和宮闕。
| ||||||||||||
112 | 理解內容(問題) | 【理解內容】 1 詞作的上、下片描述了不同的季節及地點,試完成下表。
2 詞作把個人與歷史融合起來,試找出直接抒發個人之情、直接抒發歷史之感的句子。 直接抒發個人之情﹕ 直接抒發歷史之感﹕ 3 以下哪項不是詞作的內容? A 思念情人 B 傷別之情 C 懷古之情 D 宴遊之歡
| ||||||||||||
113 | 理解內容(答案) | 【理解內容答案】 1
2 直接抒發個人之情﹕灞陵傷別 直接抒發歷史之感﹕咸陽古道音塵絕 3 D 宴遊之歡 ü
| ||||||||||||
114 | 理解技巧(問題) | 【理解技巧】 1 試找出描寫景色的詞句。詞作描寫景色有何用意? 2 詞作中重複了「秦樓月」、「音塵絕」,產生了甚麼效果? 3 詞人結合了哪兩種美感寫成此詞? (1) 柔美 (2) 壯美 (3) 醇美 (4) 華美 A (1)、(2) B (1)、(3) C (2)、(3) D (3)、(4)
| ||||||||||||
115 | 理解技巧(答案) | 【理解技巧答案】 1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絶」、「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詞作以景寫情,渲染了淒清的氣氛。 2 加強了情感抒發、製造了反復詠嘆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