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190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月夜憶舍弟 (1190)

         

103

來源

會考問題庫

         

104

文類

【文類】

近體詩

         

105

作者

【作者】

杜甫 (9310)

         

106

題解

【題解】       

本詩作於乾元二年(公元759),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在這一帶飄泊,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作者在詩中表達了思念兄弟之情。

         

107

文本

《月夜憶舍弟1》杜甫

戍鼓2斷人行,邊秋3一雁聲。露從今夜白4,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5。寄書6長不達,況乃未休兵7

         

108

注釋

【注釋】        

1     舍弟:指弟弟。

2      戍鼓:戍樓上的鼓聲。

3      邊秋:邊疆上的秋天。

4      露:「白露」,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在農曆八月;白露以後,天氣會漸漸變冷。

5      問死生:生死未卜的意思。

6      書:書信。

7      未休兵:戰爭還未停止的意思。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月夜憶舍弟》一詩抒發了戰亂流離中憶弟的手足深情,以及無家可問的殘酷。

1     戰亂流離中憶弟的手足深情

「況今未休兵」一句,表示此詩寫於戰亂之時;「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三句,則表示杜甫與弟弟分散,音訊斷絕。因為他不僅和親人分離,連老家也都因為戰爭的關係而破壞了。

2     無家可問的殘酷

「月是故鄉明」一句,表示了杜甫當時是因為戰亂而離鄉別井,無家可問,淒涼非常。而且當時的季節正好是秋天,花草樹木都開始凋謝,而自己又是身處在邊境,再加上孤雁悽慘的哀叫聲,就更令人覺得空虛寂寞了。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結構嚴僅,層次井然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2     氣氛烘托

詩中首聯描繪了塞外的秋景、邊防的鼓聲與雁的鳴叫聲,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營造了一片淒涼的景象。

3     觸景生情,情景交融 

詩中首句「斷人行」三字正說明了當時戰事頻仍,正好與末句「未休兵」作連繫。觸目傷懷,勾起作者思鄉之情,思念自己的弟弟。由望月轉入抒情,在這淒冷之景,作者想起自己的遭遇,夾雜著對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憶弟之情,尤為深切,感情沉痛。
4    
全詩以「憶」字繫連
   
詩的頷聯是寫景,第三句指出當時的時令為「白露」,並因望月而寫出「憶」字。杜甫看著天上的明月,然故鄉不可及,弟弟亦不可見,更增添其內心思鄉憶弟之情。連繫起「戍鼓斷人行」三句,下開「有弟皆分散」四句,可見全詩以「憶」字繫連,使憶弟之情有了依傍。
5    
兼直接抒情與含蓄達意之美
   
本詩可謂兼集直接抒情與含蓄達意之美。 前四句乃是見景生情,委婉含蓄;後四句因憶弟心切,直抒胸臆。頷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寫作者看月而想起故鄉之月,一樣的月色,現在卻與弟弟分隔兩地,使得原本美好的月色反而變成一種淒涼的畫面。
6    
善用倒裝句

詩中頷聯乃「倒裝句」,兩句一經顛倒,側重了「露」的淒冷,「月」的明亮,勾起作者對故鄉的懷念。
7    
善用比喻
   
首聯「邊秋一雁聲」,突出雁形單影隻的情況,暗示自己的孤獨。古人常以雁比喻兄弟之間的感情,此處「一雁」,亦是暗用此意。作者聞孤雁之聲而想起與弟分散,寂寞之情躍然紙上。而這種兩地分散的孤淒之情,皆起「戍鼓斷人行」,也是戰亂所致。

8     用字精煉

此詩用字精煉,詩的首句已點出「深夜」和「戰時」那種戒備森嚴、冷清的樣子。第二句的「邊秋」和「雁聲」則說明了他在懷念兄弟時的季節和地點。第三句則寫出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和下句的明月相互呼應,使我們能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

         

111

語譯

【語譯】

從戰士戍守的樓閣上又傳來一片更鼓聲,路上的行人也都失去了蹤影;在這偏僻遙遠的邊境秋夜裡,只聽到孤雁悲悽的叫聲。露水從今夜開始,已經愈來愈寒白了;只有天上的月亮,還是和故鄉的月一樣的皎潔明亮。我也有弟弟,但是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現在連老家也被戰火給摧毀,我更是無從打聽他們的生死了。我不斷的寄信回去,卻一直沒有回信,可能是因為無法送達吧;何況現在戰火還沒止息,那就更沒希望了。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以下哪一項並非本詩首聯所描繪的景物?

A     戍樓

B     孤雁

C     明月

D     鼓聲

2      承上題,這些景物為詩歌營造了甚麼氣氛?

3      詩人因為「觸景」,所以生出思念弟弟之情。究竟詩人目睹甚麼景物呢?

4      為何杜甫不但和親人分離,而且連老家也歸不得?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C     明月 ü

2      這些景物為詩歌營造出荒涼孤寂的氣氛。

3      皎潔的月亮。

4      因為戰事阻隔,音信不通,連老家也被戰爭破壞了。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月夜憶舍弟》一詩屬於甚麼體裁?

2      此詩結構嚴謹,層次井然,試舉例加以說明。

3      《月夜憶舍弟》一詩善用比喻,試從詩中舉出三例,並簡言之。

4      以下哪一項並非本詩的抒情手法?

        A     直接抒情

        B     觸景生情

        C     反覆詠嘆

        D     含蓄達意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五言律詩

2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3      例子:「雁」,以雁比喻兄弟之間的感情。

        例子:「一雁」,以雁的形單影隻,比喻自己的孤獨。

        例子:「一雁聲」,以孤雁之聲,比喻兄弟分離。

4      C     反覆詠嘆 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