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201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1201)

         

103

來源

高考題庫2008

         

104

文類

【文類】

近體詩

         

105

作者

【作者】

杜甫 (9310)

         

106

題解

【題解】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是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由杜甫旅居夔州和自夔州至江陵途中陸續寫成,最後完成於到達江陵之後。此詩是杜甫晚年在旅居夔州的飄泊生活中寫成,借古人的事蹟,來抒發詩人心中之感慨。

         

107

文本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1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2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3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4

         

108

注釋

【注釋】        

1      荊門:在今湖北省荊門縣。明妃:指王昭君,因西晉時避            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明妃即明君。村:指昭君村,在荊            門山附近。

2      紫台:即紫宮,帝王所居之地。連:指連姻。朔漠:北方荒漠,匈奴所居之地。青塚:指昭君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附近,因其墓上草常青,故稱青塚。

3      畫圖:據《西京雜記》記載:「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宮人皆賂畫工,昭君自恃容貌,獨不肯與,工人乃醜圖之,遂不得見。後匈奴入朝,求美人,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帝悔之,而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毛延壽棄市”省識:解識。春風面:言昭君之美。此句意謂漢元帝只能從畫圖中約略解識昭君的容顏。環偑:古代婦女身上所飾之物,這裏指代昭君。此句指生時不得相見,只有魂魄在夜晚乘月而歸。

4      琵琶:古代的一種樂器。胡語: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曲中論:在樂曲中包含著怨恨之情。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此詩是杜甫晚年在旅居夔州的飄泊生活中寫成。詩人借古人的事蹟,來抒發自身遭遇坎坷的感慨,以及對現世社會的憂思之情。

1     借詠昭君村以抒不遇之怨

    首聯點出事跡昭君村。頷聯詩人以深婉而淒涼的筆調,概括昭君悲劇的一生。頸聯追溯出塞因由,抒述歸魂幽怨。尾聯點明昭君怨恨的主題。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借古抒情

    詩人借詠古跡,思及古人古事,以抒己懷,非專詠古跡而已。詩中或明或暗地點出古跡,並聯繫到古人古事,以映襯己身,以見己懷。

2     以詩論史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為詠懷詩,但往往在抒情之中,又見詩人對古人古事的議論。而這些議論或說明,有時卻包含了強烈的感情色彩。

3     寫景精妙

    本詩在寫景方面也很有特色,景物描寫生動之外,又有情景交融之妙,寫景精妙。例如起句「群山萬壑赴荊門」,寫出了山勢的起伏。一個「赴」字,又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生動,氣勢磅礡。

4     用典妥貼

    本詩在詠及古人古事之時,用典貼切,含意深遠。

5     語言精煉

    杜甫作詩,要求「賦詩新句穩」,即是要求遣詞造句準確精闢,含蓄委婉又不凝滯晦澀,概括力強而富形象性,使得其詩詞韻豐富,意味深長。

6     格律嚴謹

     本詩的對仗工整,平仄靈活,用韻和諧。在對仗上,此詩頷聯及頸聯對仗工整,而且當中更有不少巧聯妙對。在平仄上,此詩大致平仄互協,但詩人有時不惜打破格律,加強詩歌的抑揚頓挫之感。最後,在用韻上,此詩押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符合格律,使詩歌讀來鏗鏘悅耳。

7     善用雙聲、疊韻

    詩中運用了不少雙聲、疊韻的詞語,這些詞語的使用,使詩歌韻律和諧,讀來婉轉動聽,富音樂美。

         

111

語譯

【語譯】

三峽兩岸的群山一齊奔向荊門,秭歸至今尚有明妃生長的故村。一旦辭別漢宮聯姻到了朔漠,留得青冢一座對著塞外黃昏。在畫圖中熟悉你的花容月貌,聽到珮聲疑是月下歸來的香魂。琵琶奏的胡曲流傳了一千多年,分明是您訴說自己的滿腔孤憤。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中詠及甚麼古跡?

2            詩人借王昭君抒發了甚麼感慨?

A     不遇之怨

B     思綁之情

C     男女相思之苦

D     年華老去

3      詩中王昭君有甚麼怨恨﹖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昭君村

2      A     ü

3    王昭君的美貌因小人從中作梗而不被皇帝所賞識﹔後而她因貌美而不得已出使塞外,終身不得回國。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屬於甚麼體裁?

2      以下哪一項並非此詩的寫作特色?

A     現實主義色彩濃厚

B     借古抒情

C     格律精嚴

D     用語淺白

3      此詩對仗工整,試從詩中找出一例。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七言律詩

2      D     用語淺白        ü

3      例子:「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畫圖」對「環珮」、「省識」對「空歸」、「春風面」對「月夜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