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篇章編號 | 【篇章編號】 1220
| |||||||||||||||||||||
102 | 篇章名稱 | 【篇章名稱】 秦中吟‧歌舞 (1220)
| |||||||||||||||||||||
103 | 來源 | 會考問題庫
| |||||||||||||||||||||
104 | 文類 | 【文類】 古詩(含詩經楚辭)
| |||||||||||||||||||||
105 | 作者 | 【作者】 白居易 (9403)
| |||||||||||||||||||||
106 | 題解 | 【題解】 《秦中吟》共有十首,是白居易最著名的諷喻詩之一,元和五年左右作於長安。這組古體詩,是諷刺現實的詩篇,在反映社會現實,抨擊黑暗勢力方面相當深刻,發人深省。後世評論者常以其與杜甫詩相提並論。白居易自己在《與元九書》中也說:「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而此詩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於元和五年前後,「歌舞」即詩中所說的富貴人家的歌舞昇平的現象。當時詩人在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任左拾遺、翰林學士。
| |||||||||||||||||||||
107 | 文本 |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城1歲雲暮2,大雪滿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3盡公侯4。 貴有風雪興5,富無饑寒憂6。所營唯第宅,所務在追遊7。 朱門8車馬客,紅燭歌舞樓。歡酣促密坐,醉暖脫重裘9。 秋官為主人,廷尉10居上頭。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 豈知閿11鄉獄,中有凍死囚。
| |||||||||||||||||||||
108 | 注釋 | 【注釋】 1 「秦城」指唐都長安,因爲所在之地古代屬秦國,故稱秦城「皇州」,是封建社會對京城的一種稱呼。 2 秦城歲雲暮:借用《詩經‧小雅‧小明 》「歲聿雲暮」語,「雲」是語助詞,無義 。 3 「朱紫」指服色 。唐代規定:三品以上爲紫色官服,四品、五品穿緋(紅)色官服, 六、七品爲綠色官服,八、九品著青色官服。 4 「公侯」泛指朝中顯貴。 5 「風雪興」:風花雪月、興高采烈,形容富貴人家的生活寫意。 6 「貴有 」兩句互文見義。 7 「所營」兩句是對「公侯」們所作所爲的高度概括。唐代朝官營建第宅之風盛行。《舊唐書‧李義琰傳》載李義琰之語雲,當時「凡人仕爲丞尉(中央長官的佐僚 ),即營第宅。」 8 朱門:即富貴人家。 9 裘:皮衣。 10 廷尉: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後稱「大理寺卿」。 11 閿:縣名。位於河南省境西北,西接陝西潼關,北渡黃河即山西省境。隴海鐵路經此。
| |||||||||||||||||||||
109 | 內容分析要點 | 【內容分析要點】 這首詩與《秦中吟十首》中的《輕肥》一詩思想內容相近,表現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對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階級之間的尖銳對立。 1 諷刺統治者的窮奢極慾 《歌舞》一詩把朝廷貴官的糜爛生活與獄中的「凍死囚」相對照,對醉生夢死的統治階級作了無情的鞭撻。 2 同情勞動人民的苦況 詩人還對被迫淪爲「囚犯」的勞動人民表達了深切的同情。
| |||||||||||||||||||||
110 | 寫作手法要點 | 【寫作手法要點】 1 現實主義色彩濃厚 此詩富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味道,其中所說雖是閿鄉一地,在當時卻具有普遍意義,而且客觀地描述了當時的真實情況,與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似。 2 巧用對比,諷刺深刻 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一方面寫朱門車馬窮奢極侈,另一方面寫無辜的囚犯凍死於獄中,主題自然顯現。而且此詩的上半部分中,也運用了對比:歌舞宴飲的豪華熱鬧場面與開頭所寫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景象,構成鮮明對比。 3 詳略得宜,主題突出 爲了突出主題,詩中對歌舞場面只用一句帶過,未加任何具體描寫,將筆鋒集中在朝廷貴官的奢糜生活上,從赴宴時車馬的高貴華麗,舞樓的豪華穠豔,宴飲的不分晝夜等,刻劃他們的醜惡嘴臉,將諷刺詳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對百姓的同情只在結尾重筆點出,因「凍死」二字已能寫盡囚犯之慘狀,簡潔而有力。 4 用字精煉 詩中寫及京城歲暮 ,大雪紛飛,高官大臣們退朝出來 ,一個個穿朱服紫,好不氣派!「朱紫」二字透露出其志得意滿之態 ;「盡」字說明不是幾個人,而是一大幫。 5 互文見義
| |||||||||||||||||||||
111 | 語譯 | 【語譯】 秦城外黃昏之時,大雪滿佈皇州之地。在大雪之中,離開朝廷,公侯都穿著紫色的衣服。富貴的人有「風雪興」而無「饑寒憂」,他們住在高貴的豪宅,事務只在於嬉戲、追逐、遊戲。富貴人家都有馬車出出入入,處處紅燭與歌舞。歡笑酣酒催促他們密密坐下,他們飲醉吃暖就脫下重重的皮衣。掌執鞭的九卿作為主人,掌刑獄的九卿就在上頭。日間是一大樂事,夜半也繼續夜夜生歌。怎會知道在閿鄉的獄中,有很多凍死的無辜囚犯。
| |||||||||||||||||||||
112 | 理解內容(問題) | 【理解內容】 1 以下哪兩項是此詩的主題? A 批評統治者 B 抒發個人漂泊之苦 C 歌頌雪中送炭的英雄 D 同情貧窮者 2 根據詩中公卿們、富貴者的生活,完成下表。
3 「風雪興」和「饑寒憂」分別形容哪些人? A 富貴的人;貧窮的人 B 貧窮的人;富貴的人 C 年老的人;年輕的人 D 年輕的人;年老的人
| |||||||||||||||||||||
113 | 理解內容(答案) | 【理解內容答案】 D 同情貧窮者 ü 2
| |||||||||||||||||||||
114 | 理解技巧(問題) | 【理解技巧】 1 詩中如何運用對比的手法來揭示詩的主題? 2 此詩的結構詳略得宜,何者為「詳」?何者為「略」? A 詳寫朝廷貴官的奢糜生活,略寫百姓的慘況 B 詳寫百姓的慘況,略寫朝廷貴官的奢糜生活 C 詳寫大雪之景,略寫詩人的控訴 D 詳寫詩人的控訴,略寫大雪之景 3 詩中運用了互文見義的寫作手法,試舉例言之。
| |||||||||||||||||||||
115 | 理解技巧(答案) | 【理解技巧答案】 1 詩中以低下百姓與富家子弟在寒冬下生活的不同面貌作對比,以突顯下層人民的困苦 受壓,展現社會的不公。 3 「貴有風雪興,富無饑寒憂」:富貴的人有「風雪興」而無「饑寒憂」,暗示著貧窮的人有「饑寒憂」而無「風雪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