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234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題烏江亭 (1234)

         

103

來源

會考問題庫

         

104

文類

【文類】

近體詩

         

105

作者

【作者】

杜牧 (9407)

         

106

題解

【題解】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題烏江亭》一詩中,杜牧議論戰爭成敗之理,並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議論新穎。

         

107

文本

《題烏江亭1》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2,包羞忍恥3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108

注釋

【注釋】        

1        烏江亭:在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兵敗,烏江亭長備好船勸他渡江回江東再圖發展,他覺得無顔見江東父老,乃自刎于江邊。

2    不期:難以預料。
3   
包羞忍恥:意謂大丈夫能屈能伸,應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氣度。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在《題烏江亭》一詩中,杜牧議論戰爭成敗之理,並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

1     言勝敗乃兵家常事

詩的首句已開宗明義,言勝敗乃兵家常事,即戰爭的勝敗是很難以預料的

2     批評項羽

詩的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捲土重來。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以議論入詩

此詩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例如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捲土重來。而且詩中的議論不落傳統說法的窠臼,是杜牧詠史詩的特色。正如此詩對項羽的評論,也是突破以往的論點。

2     敘述有鋪墊

詩的首句直截了當地指出勝敗乃兵家之常這一普通常識,並暗示關鍵在於如何對待的問題,爲以下作好鋪墊。

3     聯想自然

詩的次句強調指出只有「包羞忍恥」,才是「男兒」。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麽算得上真下的「男兒」呢?「男兒」二字,令人聯想到自詡爲力能拔山,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直到臨死,還未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只是歸咎於「時不利」而羞憤自殺,有愧於他的「英雄」稱號。

4     語言簡潔

詩的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七字,已是對亭長建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的藝術概括。

5     承上啟下

詩中反映了項羽的剛愎自用,聽不進亭長忠言。他錯過了韓信,氣死了範增,確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這最後關頭,如果他能面對現實,「包羞忍恥」,採納忠言,重返江東,再整旗鼓,則勝負之數,或未易量。因此,「包羞忍恥是男兒」一句,在結構上既承接了「勝敗兵家事不期」一句的意思,又下啟了「捲土重來未可知」一句的意思。

6     巧用警句

「捲土重來未可知」,是全詩最得力的句子,其意蓋謂如能做到這樣,還是大有可爲的;可惜的是項羽卻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這樣就爲上面一、二兩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這樣急轉直下,一氣呵成,令人想見「江東子弟」「捲土重來」的情狀,是頗有氣勢的。

         

111

語譯

【語譯】

戰爭的勝敗是很難預料的,
能夠經受失敗、挫折等羞辱的考驗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東的子弟中藏龍臥虎人才濟濟,
如果當年重返江東再整旗鼓,有朝一日捲土重來也是說不定的。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根據詩的內容,為甚麼項羽不肯過江?

2      承上題,這反映了項羽擁有甚麼性格?

3      對於項羽不肯過江一事,杜牧有何評價?

4      杜牧認為項羽忍辱過江會有甚麼結果?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因為項羽認為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2   這反映了他高傲的性格,不願在功業無成之下回到故土。因此,他寧願一死,亦不苟且偷生。

3      杜牧認為項羽的胸襟不夠廣闊,不能忍一時之辱。而且杜牧認為真正的強者應該明白勝敗乃兵家常事,應該從失敗中站起來。

4      杜牧認為項羽忍辱過江,重整旗鼓,說不定可以捲土重來,收復失地。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題烏江亭》一詩以甚麼角度入詩?

A   敘事

B   議論

C   抒情

D   寫景

2      詩中「包羞忍恥是男兒」一句,在全詩的結構上有何作用?

3      詩中「捲土重來未可知」一句,在營造詩的氣勢方面有何佳妙之處?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B     議論 ü

2      這句在全詩的結構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勝敗兵家事不期」一句的意思,又下啟了「捲土重來未可知」一句的意思。

3      這句爲前文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這樣急轉直下,一氣呵成,令人想見「江東子弟」「捲土重來」的情狀,氣勢磅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