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篇章編號 | 【篇章編號】 1245
| ||||||||
102 | 篇章名稱 | 【篇章名稱】 種樹郭橐駝傳 (1245)
| ||||||||
103 | 來源 | 高考題庫2009
| ||||||||
104 | 文類 | 【文類】 唐至清散文
| ||||||||
105 | 作者 | 【作者】 柳宗元 (9409)
| ||||||||
106 | 題解 | 【題解】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他入朝爲官後,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但因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後再加貶永州司馬。
| ||||||||
107 | 文本 |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郭橐駝1,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2,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3。」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4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5。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6。他植者,雖窺伺效慕7,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8也,以能順木之天9,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10,其土欲故,其築欲密11。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12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13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14。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15,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16,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讎之,故不我若17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18,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19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20,若甚憐焉,而卒以禍21。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勗22爾植,督爾獲,蚤繰而緒23,蚤織而縷,字24而幼孩,遂25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26,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27。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 ||||||||
108 | 注釋 | 【注釋】 1 橐駝︰駱駝。 2 病僂,隆然伏行:僂,背脊彎曲的病。隆然,形容背脊突起。伏行,弓著腰走路。 3 名我固當:叫我這個名子原本很合適。 4 為觀游︰作為觀賞。 5 爭迎取養︰爭相迎接和奉養郭橐駝。 6 蚤實以蕃︰蚤,通「早」。實,結果子。蕃,眾多。 7 窺伺效慕︰窺伺,暗中觀察。效慕,仿效羨慕。 8 孳︰滋生繁衍。 9 順木之天︰順應樹木的天性。 10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本,樹根。舒,舒展。培,為保護植物或將堤等,在根基部位堆上泥土,以防倒塌。 11 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故,故有、舊有,指原來培植樹曲的泥土。築,擣土打牆的木杵。密,結實。 12 蒔︰種植。 13 不抑耗其實︰抑,抑制。耗,消耗、損耗。實,果實。 14 根拳而土易︰拌,彎曲。易,更換。土易,以新土更換原來的舊土。 15 太恩︰過於關切,有舊選本作「太殷」。 16 爪其膚以驗其生枯︰爪,指甲。膚,樹皮。生杏,生長與枯死。 17 不我若︰不及我 18 官理︰官治即為官治民,因避唐高宗李治諱而將「治」寫為「理」。 19 理︰即「治」,另有版本作「官理」。 20 煩其令︰煩瑣地發佈命令。 21 若甚憐焉,而迕以禍︰像是很憐愛人民似的,但結果卻造成禍患。 22 勗︰勉勵。 23 繰而緒︰繰,將絲從蠶繭中抽出、合併成生絲。緒,絲條的頭部。 24 字︰撫養。 25 逐︰撫養。 26 輟飧饔以勞吏:輟,停止。飧,晚餐。饔,早餐。 27 病且怠︰病,困乏。怠,通「殆」,疲弊。
| ||||||||
109 | 內容分析要點 | 【內容分析要點】 1 介紹郭橐駝 2 郭橐駝的種樹技能 3 由種樹引申至政治 柳宗元通過本文,以養樹與養人互相映照的寫法,把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道出要天下長治久安,要使人民得到休生養息。
| ||||||||
110 | 寫作手法要點 | 【寫作手法要點】 1 令人深思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質的傳記散文,寓言本身就含有耐人深思、尋味的哲理。文章以「順木之天」引申為養民的道理,並諷刺了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 2 對比手法 本文運用了對比手法,加強說服力,郭橐駝的種樹方法與「他值者」截然不同,結果也不同,突出了郭橐駝善於種樹。 3 類比手法 本文用種樹類比治民,以種樹的訣竅是要不妨害樹木的成長,類比做官要愛護老百姓,不應擾民,層層類比,環環相扣,說理透徹。 4 善用對話 本文善用對話,通過郭橐駝的說話,不但能由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而且直接在文中運用對話能夠加強故事的真實性。 5 巧設懸念 本文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如文中「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讀者急於知道郭橐駝種樹的訣竅,下文再詳細道出種樹的方法。 6 語言自然 本文不刻意追求語句的工整、詞藻的修飾以及音律的和諧,而是根據內容的需要,既有工整的對偶、排比,又有散行單句交雜文中。
| ||||||||
111 | 語譯 | 【語譯】 郭橐駝,不知當初叫甚麼名字。因患病成了駝背,走路曲背俯身,有點像駱駝,所以村裏的人都叫他「駱駝」。郭橐駝聽了說:「很好嘛!這樣叫我正合適。」因此乾脆不用真名,也自稱為「駱駝」了。他的家鄉叫豐樂鄉,在長安西郊。 郭橐駝以種樹為業,凡是長安富貴人家要修建園林以及經營水果買賣的人,都爭著招聘他。郭橐駝栽種或移植的樹,都能夠生存下來,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其他種樹的人雖然偷看模仿,但都不如他種的好。 有人問他有甚麼訣竅,郭橐駝回答說:「我並不能使樹木活得長久長得茂盛,只不過能夠順著樹木生長發育的規律,讓它按照自己的習性自然發展罷了。大凡植樹的特性是:樹根要讓它舒展,培土而均勻,根上要保留原有的熟土,樹根周圍要搗得結實。種好以後,不要去動它替它擔心,儘可以走開不管。總之,在栽種的時候要像哺育子女一樣地小心,種好後完全可以置之不理,那樣就能讓樹木保持自然生長發展的規律而按自己的本性生長了。所以說我只是不妨礙樹木的生長罷了,並沒有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好辦法;只是不去抑制減少它掛困結實罷了,並沒有使它既早又多地結果的訣竅。別的植樹人卻不是這樣,種樹的時候樹根捲曲,把熟土都換上生泥,給樹本培土的時候,不是過多,就是不足。即使有和上述情況相反的人,卻又對樹苗愛惜得太過分,擔心得太多餘,早上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已經走開了又回過來再瞧瞧。有的甚至於用指甲摳開樹皮檢驗它究竟是否還活著,搖搖它的根部看它扎得牢還是鬆,經過這樣的折騰,樹木的活力就一天比一天差了。這種做法,雖說是愛它,其實恰恰是害了它;雖說是擔心它,其實恰恰是仇視它。所以他們種的樹都不如我。我又有甚麼本領呢?」 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道理用到做官理政上去可以嗎?」郭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而已,治民理政不是我的事。不過我住在鄉下,見當官的總喜歡不斷地發號施令,好像是很愛護百姓似的,結果卻給百姓帶來了災難。官吏們一天到晚跑來吆喝:『長官命令你快耕田,勸你們快下種,催你們快收割,早些繅好你們的絲,早些把你們的絲綫織成布,撫育好你們的孩子,餵大你們的雞和豬。』一會兒擊鼓集合百姓,一會兒又敲梆子召集大家,弄得我們小百姓為招待官吏連吃飯也沒工夫,又怎麼能讓我們人丁興旺生活安定呢?所以老百姓都十分困苦疲累不堪了。這種治民辦法,跟我那些些種樹同行的做法不是也有些類似嗎?」問的人說:「嗨!這不是很好嘛!我問植樹的道理,卻得到了治民的辦法。」為此就記下了這件事,以供當官的鑑戒。
| ||||||||
112 | 理解內容(問題) | 【理解內容】 1 本篇散文具有甚麼性質? 2 試引原文完成以下對郭橐駝的描述。
3 文中滲透了哪一家的思想?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4 郭橐駝是怎樣種樹的?
| ||||||||
113 | 理解內容(答案) | 【理解內容答案】 1 寓言性質。 2
3 B 道家 ü 4 郭橐駝不妨害樹木生長,讓樹木按照習性自然發展。他讓樹根能夠舒展,以適合的泥土種樹。他栽種樹木時很小心,栽種後讓樹木自然生長。 | ||||||||
114 | 理解技巧(問題) | 【理解技巧】 1 他植者與官員有何相似之處? 2 本文善用對話,這有甚麼好處? 3 本文開首沒有交代郭橐駝的種樹方法,反而說「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這產生了甚麼效果?這種效果有何作用? 4 以下哪項不是本文的寫作手法? A 類比手法 B 對比手法 C 以小見大 D 首尾呼應
| ||||||||
115 | 理解技巧(答案) | 【理解技巧答案】 2 通過郭橐駝的說話,由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以及加強故事的真實性。 3 產生了懸念,這可以吸引讀者閱讀下文,引起讀者對郭橐駝種樹方法的興趣。 4 D 首尾呼應 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