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296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清平樂(紅箋小字) (1296)

         

103

來源

高考題庫2009

         

104

文類

【文類】

         

105

作者

【作者】

晏殊 (9509)

         

106

題解

【題解】       

        晏殊(公元991年-公元1055年),北宋詞人,字同叔,諡元獻,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其詞擅長小令,表現了他的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浣溪沙》中「無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晏殊詞作原有結集,今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他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清平樂》是一首懷人之作,表達了離愁別恨,抒情細膩婉轉,用語雅致,體現了作者「閒雅而有情致」的藝術風格,歷來為人傳誦。

         

107

文本

《清平樂》  晏殊

        紅箋1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2,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108

注釋

【注釋】        

1      紅箋: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

2      鴻雁在雲魚在水: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說法,比喻為互相聯絡,音信不斷。前者見於《漢書.蘇武傳》,後者見於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1     思念遠人

        本詞是一首懷人作品,上片描寫修書寄情,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鴻雁魚書中,表達了作者的深情,以及此情難寄的惆悵。

2     寂寞之情

        下片觸景興情,顯示主人公的孤獨寂寞,結句寫出人面不知何處,以綠波依舊東逝表達詞人的空虛和悵惘,同時描寫了作者的思情和愁緒的悠悠。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結構嚴謹

        詞的上片抒寫作者的深情,以及此情難寄的惆悵,下片描寫了主人公的孤獨寂寞,末二句點明相思之意,全首詞緊扣相思之情。

2     情景交融

     此詞以紅箋、斜陽、遙山、綠水等意象,營造了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的情感表現得十分細膩。

3     對比反襯

        以「綠波依舊東流」反襯「人面不知何處」的孤寂情懷,加深了感情的抒發。

4     運用典故

        古代傳說中,鴻雁和魚都能傳遞書信,作者卻表明無法驅遣它們去傳遞書信,這是因為「惆悵此情難寄」,為詞作增添了韻味。

5     融化詩句

        詞中化用唐人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句,使詞的境界一新。

6     語言精煉

        詞作用字精煉,如「說盡」可見書信道盡了胸中之情,「獨」字點明了分離時的孤單。

         

111

語譯

【語譯】

        我在紅信箋上寫滿了小字。將我一生的志向與情感,都寄託鴻雁魚書。可是令我傷心的是我們天各一方,這封書信難以寄到。斜陽西下,我獨倚西樓,遠山對著我身後的一輪明月。兩眼空茫,美麗的心上人已經不知去了何處,只看見江水依舊,向著東流去。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此詞的主題是甚麼?

        A     懷人

        B     遊覽名勝

        C     詠物

        D     傷春

2      以下哪項不是詞作的內容?

        A     於信箋上寫滿字           

        B     孤獨的心情

        C     心上人不在身邊           

        D     悠然自得的心情

3      試從詞中找出與「物是人非」、「孤獨之情」有關的句子。

內容

詞句

物是人非

 

孤獨之情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A     懷人  ü

2      D     悠然自得的心情  ü

3     

內容

詞句

物是人非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孤獨之情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融化了甚麼詩句?

2      承上題,引文除了融化詩句,還運用了甚麼手法?

A   反襯

B   比喻

C   排偶

C   頂真

3      承上題,運用這種手法有何好處?

4      詞中的用字有甚麼特色?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唐人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      A     反襯  ü

3      反襯了詞人的孤寂情懷,加強了感染力。

4      用字精煉、雅致,如「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一句,營造了典雅的意境,又能點出孤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