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313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五代史伶官傳序(節錄)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1313)

         

103

來源

會考問題庫

         

104

文類

【文類】

唐至清散文

         

105

作者

【作者】

歐陽修 (9517)

         

106

題解

【題解】       

        本文選自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伶官傳》,是一篇史論。篇中所議論的是後唐莊宗李存勖,他緊記父親遺言,建立了後唐政權。不過,稱帝後卻沉迷於奢侈享樂的生活中,寵信伶人,不問國事,政治日趨衰敗。李存勖最終也死在他極為寵信的伶人郭從謙手中。

        歐陽修目睹國家積弱不振的現實和當權者的驕奢淫逸,正是出於以古鑒今的考慮,在這篇史論中提出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見解,寄語深長,發人深省。

         

107

文本

《五代史伶官傳序1(節錄)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歐陽修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2,函君臣之首3,入於太廟,還矢先王4,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5,一夫夜呼,亂者四應6,倉皇東出7,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8;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9?《書》10曰:「滿招損,謙受益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憐人也哉!

         

108

注釋

【注釋】        

1       五代史伶官傳序:本文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 伶官傳》寫的序言,伶官是宮廷中的樂工和扮演雜劇的藝人。後唐莊宗李存勖年輕時勵精圖治,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平定天下後不理朝政,追求享樂,寵用伶人,終於亡國喪身。

2       系燕父子以組:組,繩子。李存勖先後滅掉燕和後樑,把燕皇帝劉守光和他的父親劉仁恭用繩子捆起來。

3       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子,這裏用作動詞,指裝在木匣子裏。李存勖把後梁皇帝朱友貞和他的臣子的頭裝在木匣子裏。

4       入於太廟,還矢先王:太廟,皇帝的祖廟。先王,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曾為晉王。相傳李克用臨終前,把三支箭交給李存勖並對他說:燕,後梁和契丹是自己三個最大的仇敵。希望李存勖掃滅這三個仇敵來告慰自己。李存勖將三支箭放在太廟,每次出征就帶上一支箭,勝利後再將箭放回太廟祭奠李克用。

5       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仇讎,仇敵。李存勖掃滅仇敵,平定天下。

6       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後來卻朝政腐敗,天下離心。皇甫暉等人在夜間起兵反叛,全國各地都發動叛亂來響應。

7       倉皇東出:李存勖聽說兵變後由洛陽東奔汴洲。

8       不知所歸:不知該逃向哪里。

9       歟:句尾語氣詞,表示反問。

10     《書》:指《尚書》。

11    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要招來損害,謙虛謹慎才能得到益處。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1     描寫興與亡兩面情景

        在《五代史伶官傳序》短短的篇幅之中,作者起首寫李存勖的成功,威風意氣的興盛景象;但大筆一轉,便寫了他衰敗時的倉皇四散,痛泣沾襟,被伶人所困之景。作者刻意繪畫出興亡的兩個景象,給予讀者警醒。

2     人事與興亡的關連

        興盛者可以衰亡,李存勖由意氣轉向衰敗,原因只在於人。「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說明國家的興衰、成敗取決於人為,由人盛亦由人敗。文中從李存勖的興亡,啓發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運用對比

        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寫了李存勖興起與衰落時的不同神情與場景。末段寫了他興盛時,天下沒有人和他爭奪;然衰敗時,竟被數十伶人所困而身死國滅。這些強烈的對比形成很大的落差,予人警醒。

2     善於引用

作者引經據典,言簡意深,《尚書》曰:「滿招損,謙受益。」說明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成敗一切由人的道理。

3     脈絡清晰,井然有序

        本文的架構一目了然,短短的篇幅中能夠寫出壯闊宏大的道理,都在於作者善於鋪排,使文章的意思完全傳遞出來,文末收結意味深遠,引人深思。

4     語言委婉

        本文總結了歷史教訓,爲在世及後世君主提供借鑒的史論。本篇沒有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婉轉動人。即使是在慨歎莊宗敗亡時,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無責難之詞,可謂意正言婉。在議論的文字中,多用反問句、疑問句,使說理委婉而令人深思。

5     平易自然,簡約凝練

      文中沒有佶屈聱牙的措辭,也不堆砌詞藻,用平實的語言生動地敍說事例,深入地說明道理,語言平易近人,自然曉暢。而且,敍事不枝不蔓,議論簡明扼要。

         

111

語譯

【語譯】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晋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他那神情氣慨,是多麼威風!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裏發難,作亂的人四面回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髮來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泪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麼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於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傑,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後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耻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沈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果嗎?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試根據文意,用自己的文字填下有關李存勖的資料

 

興盛之時

敗亡之時

神情

 

 

天下人的反應

 

 

2      以下哪一項為李存勖落入禍患收場的最主要原因?

        A亂者四應

        B溺愛伶人

        C被伶人所困

        D積於忽微

3      試在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4      綜合全篇,可知成敗興亡的關鍵在於:

        A天意

        B環境

        C地勢

        D人為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興盛之時

敗亡之時

神情

意氣威風

慌慌張張 /

痛哭至沾濕衣襟

天下人的反應

沒有誰能和李存勖相爭

被天下人所恥笑

2      D積於忽微    ü

3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4      D人為            ü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試在文中找一組對稱的句子。

2      「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一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反問   

        B疑問

        C設問

        D對比

3      作者在篇中如何運用對比手法?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滿招損,謙受益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      A反問句                ü

3        作者在篇中描寫李存勖興起與衰落時的不同神情與場景,形成落差。末段寫了李存勖

興盛時,天下沒有人和他爭奪;然衰敗時,竟被數十伶人所困而身死國滅,產生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