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      篇章編號  |      【篇章編號】 1331  
  |  
|    102  |      篇章名稱  |      【篇章名稱】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1331)  
  |  
|    103  |      來源  |      高考題庫2009  
  |  
|    104  |      文類  |      【文類】 詞 
  |  
|    105  |      作者  |      【作者】 蘇軾 (9520)  
  |  
|    106  |      題解  |      【題解】         蘇軾(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有重要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 本詞為一首悼亡作品。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蘇軾寫此詞時,離妻子去世十年。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以詞「記夢」,乃因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         本篇在藝術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另一特點是想像豐富、構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像,並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一的藝術整體。全詞組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 
  |  
|    107  |      文本  |      《江城子》(乙卯         十年生死兩茫茫,1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2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3  
  |  
|    108  |      注釋  |      【注釋】 1 十年生死兩茫茫:謂死別十年,雙方隔絕,甚麼也不知道。寫此詞時,蘇軾的妻子剛剛去世十年。 2 塵滿面,鬢如霜:作者自傷勞碌以及衰老的人生辛苦。霜,比喻頭髮白。 3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設想死者的痛苦,寄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松岡,指墳墓所在的地方,古人葬地多植松柏。 
  |  
|    109  |      內容分析要點  |      【內容分析要點】 詞的上片寫夢前,抒發了對妻子綿綿不絕的相思之苦,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下片則是寫自己在夢中的所見和所感。 1     追憶故人 此詞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思念,並因思而有夢。而詞人通過夢中相逢的敘述,表達了對妻子綿綿不絕的相思之苦,以及永不被動搖的執著情感,實在動人心弦。 2     寄寓個人身世之悲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備受壓抑,心境悲憤。到密州後,又忙於處理政務,生活困苦。他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表現了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兩茫茫」表面上是寫已逝的妻子,實際上也是寫自己無窮的惆悵與空虛的情懷。              |  
|    110  |      寫作手法要點  |      【寫作手法要點】 1     結構嚴密 此詞結構嚴密,因為詞人寫此詞是先敘事,再抒情,最後以寫景結束,使讀者追隨著詞人的思路前進,皆爲之動情。 2     虛實結合 詞的上片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思念,為實寫。下片起因思而有夢,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著不捨的深情。雖然是虛構的夢境,但由於有上片的夢前思念作爲鋪墊,寫來情真意切。 3     思致委婉,情意纏綿 蘇軾是豪放派的大詞人,此詞則是蘇軾少有的婉約派詞作,感情細膩非常。詞人在對亡妻的哀悼中更揉進了自己的身世之悲,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更真摯而深婉,使讀者爲之動容。   4     語言樸素,自然而深刻 此詞出語如話家常,但字字從肺腑鏤出,而且寓意十分深刻。 5     意象營造 詞人以「孤墳」的意象開始,也以「孤墳」的意象結束,使全詞有一氣貫通的淒涼感。 6     善用白描手法 此詞寫景、敘事、抒情,也未有半點渲染,純以白描取勝。詞人以自然的筆觸勾勒亡妻的容貌,又選取一個最普通、但溫馨浪漫的生活場景,在平淡中寄寓著深情厚意,令人一詠三歎,餘味無窮。 7     善於處理時空 蘇軾的情感邏輯是從現在的悲哀寫起,回到昔日的妻子的美麗,進而又與現實生活中自身的愁苦情懷相連接,是「從現在──到過去──回現在」。 
  |  
|    111  |      語譯  |      【語譯】 妳去世十年了,兩人一個生一個死。我被貶官到密州,生活極苦心境亦苦,心想妳於地下亦苦。分離十年了不刻意去想妳,自是難忘我倆往日美好時光。妳葬於四川眉山的東北方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兩人分隔千里。我無法向妳訴苦,妳也無法向我訴苦。我遭政治迫害,飽嘗官場風波,十年之間我被折騰得風塵滿面,鬢髮發白,歷盡人間滄桑。恐怕相見不相識了。我在夢裡忽然回到千里之外的故鄉,在夢裡看到妳在窗前梳妝,我倆相看無語,唯有流下千行淚。我從夢境醒來,回到現實世界。想到千里之外孤墳裡的亡妻,在冷冷的月光下,種著短松的山岡。在年年傷逝之日是否會想念在世的親人而柔腸寸斷。              |  
|    112  |      理解內容(問題)  |      【理解內容】 1      本詞為一首悼亡作品,以下哪一項是詞人追憶的對象? A     亡父 B     亡母 C     亡夫 D     亡妻 2      「兩茫茫」表面上是寫對已逝的妻子的思念,但實際上有甚麼深層含意? 3 詞的下片記述詞人進入夢境,與夢中人相逢,當時的氣氛與情景和上片所寫的有何分別? 4      承上題,詞人與夢中人相逢後,兩人的反應如何,試從詞的下片找出兩句句子以概括之? 
  |  
|    113  |      理解內容(答案)  |      【理解內容答案】 1     D     亡妻 ü 2     寄託了詞人在生活上的困頓、有感時間飛逝的無奈,以及在仕途上的不幸遭遇。 3     上片寫夫妻分離的情景,是一片淒涼、悲傷的氣氛;下片則寫「小軒窗,正梳妝」,即詞人還鄉,回到新婚燕爾之情景,是一片愉悅的氣氛。              |  
|    114  |      理解技巧(問題)  |      【理解技巧】 1 此詞屬於宋詞哪個派別的作品? A 豪放派 B 婉約派 C 花間派 D     格律派 2 此詞結構嚴謹,詞人如何處理敘事、寫景和抒情這三條線索? 3      此詞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試配對以下各項:                      1  「千里孤墳」 A 虛寫 2 「夜來幽夢忽還鄉」 3  「小軒窗,正梳妝」 B     實寫             4  「明月夜,短松岡」 5 「塵滿面,鬢如霜」 6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  
|    115  |      理解技巧(答案)  |      【理解技巧答案】 1      B     婉約派    ü 2      此詞結構嚴密,詞人寫此詞是先敘愛人逝世、自己被貶之事,然後再抒發對愛人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最後以「明月夜,短松岡」兩句寫景結束,使讀者追隨著詞人的思路前進,皆爲之動情。         B     實寫: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