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336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前赤壁賦 (1336)

         

103

來源

新高中指定篇章

         

104

文類

【文類】

唐至清散文

         

105

作者

【作者】

蘇軾 (9520)

         

106

題解

【題解】       

        蘇軾(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中進士,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其後一度被貶,宋徽宗登基後大赦天下,蘇軾於北返回家時病逝於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赤壁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場,《前赤壁賦》是文賦的典型作品。蘇軾借題發揮,借古蹟以探索變與不變的道理,反映聽任自然、樂觀豁達之人生態度。

        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在黃州第一次遊赤壁之後,寫成《赤壁賦》,撫今追昔,借山水以抒苦悶情懷。為了區別於《後赤壁賦》,所以一般又稱此篇《前赤壁賦》。

         

107

文本

《前赤壁賦》     蘇軾     

        壬戌1之秋,七月既望2,蘇子3與客4泛舟5,遊於赤壁6之下。清風徐來7,水波不興8。舉酒屬客9,誦明月之詩10,歌窈窕之章11。少焉12,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13。白露橫江14,水光接天15。縱一葦之所如16,凌萬頃之茫然1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18,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19,羽化20而登仙21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22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23,擊空明24兮泝流光25。渺渺兮予懷26,望美人27兮天一方28。」客有吹洞簫者29,倚歌而和30之,其聲嗚嗚然31,如怨如慕32,如泣如訴33。餘音嫋嫋34,不絕如縷35。舞幽壑之潛蛟36,泣孤舟之嫠婦37

        蘇子愀然38,正襟危坐39,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40?」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41。』此非曹孟德42之詩乎?西望夏口43,東望武昌44。山川相繆45,鬱乎蒼蒼46。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47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48,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49,旌旗蔽空50,釃酒臨江51,橫槊賦詩52,固53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54哉?況55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56,侶魚蝦而友麋鹿57。駕一葉之扁舟58,舉匏尊以相屬59。寄蜉蝣於天地60,渺滄海之一粟61。哀吾生之須臾62,羨長江之無窮63。挾飛仙以遨遊64,抱明月而長終65。知不可乎驟得66,託遺響於悲風67。」

        蘇子曰:「客亦知夫68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69。盈虛者如彼70,而卒莫消長也7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72,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73。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74,而又何羨75乎?且夫76天地之間,物各有主77,苟78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79。惟80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81,用之不竭82。是造物者83之無盡藏84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85。」客喜而笑,洗盞更酌86,肴核87既盡,杯盤狼藉88,相與枕藉89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90

         

108

注釋

【注釋】        

1      壬戌:即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黃州第三年,當時他四十七歲。

2      既望:即陰曆十六日。古代以每月十五日為望,十六日為既望。

3      蘇子:蘇軾自稱。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4      客:指同遊的友人。

5      泛舟:蕩著小船。

6      赤壁:指黃州的赤鼻磯(今湖北黃岡)。長江、漢水流域共有五處叫赤壁的地方,蘇軾所遊的赤壁,並非三國時赤壁之戰的舊址。三國時的赤壁,在今湖北蒲圻。

7      清風徐來:徐,緩慢。意思是清風緩緩吹來。

8      水波不興:興,起。意思是水面很平靜。

9      舉酒屬客:屬,酌,斟酒給人喝。意思是舉起酒杯,勸請客人一同飲酒。

10  明月之詩:指《詩經‧陳風‧月出》一詩,表達了詩人對美人的思念之情。古代多以美人喻國君,故本句與「窈窕之章」和「望美人兮天一方」亦寄託思君之情。

11    窈窕之章:指《月出》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窈糾,即「窈窕」。

12    少焉:一會。

13    徘徊於斗牛之間:徘徊,來回走動。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又稱斗星,即北斗星,在天空的北方。牛宿又稱牽牛,即牽牛星,在北斗星的西北,均有星六顆。

14    白露橫江:露,即將凝為霜露的水氣。意思是白茫茫的夜霧橫浮在江面上。

15    水光接天:江水反映的光連接到天上。

16    縱一葦之所如:縱,任憑。一葦,一片葦葉,比喻船很小。如,往、去。意思是任憑坐下的小船自由飄蕩。語出《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17    凌萬頃之茫然:凌,越過。萬頃,形容江面的寬廣。茫然,煙波渺渺,曠遠的樣子。意思是在寬廣無邊的江上越過。

18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浩浩乎,水大的樣子。憑虛,凌空、騰空。意思是凌空駕風而行。語出《莊子‧逍遙遊》:「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19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飄飄,衣袂飄舉貌。世,塵世,指人間社會。遺世,脫離塵世。獨立,特立於天地之間。意思是衣袂飄飄地脫離塵世,特立於天地之間。語出李延年《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20    羽化:道家用語,傳說成仙的人能夠飛升,像長了翅膀一樣。

21    登仙:飛登仙境。

22    扣舷:扣,敲擊。舷,船的兩側。意思是敲擊船邊,打著拍子。

23    桂棹兮蘭槳:棹、槳都是划船工具,長的叫棹,短的叫槳。桂、蘭都是香木,寄寓高潔之意,亦形容棹和槳的精美。語出《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較棹為短的划船工具)。」

24    擊空明:擊,擊揖。空明,形容江水在月亮映照下清澈見底。意思是船槳擊打在月亮映照下的水中。

25    泝流光:泝,通「溯」,可指逆流而上。流光,江面閃動著月光。意思是船在月光浮動的江面逆流而上。

26    渺渺兮予懷:渺渺,悠遠的樣子。意思是我的心啊思念著遠方。

27    美人:美好、理想的人,象徵作者所思慕之人。典出《楚辭‧九章‧思美人》,古代多以此比喻君主。

28    天一方:在天空的另一邊。

29    客有吹洞簫者:洞簫,不用蠟封底的簫,後來指單管直吹的簫。意思是有位吹洞簫的友人。

30    倚歌而和:倚,循、隨。和,唱和、答和。意思是按著歌聲吹簫與之相應和。

31    嗚嗚然:象聲詞,形容簫聲嗚咽淒涼。

32    如怨如慕:怨,恨怨、愁怨。慕,愛慕、思慕、眷戀。意思是像怨恨又像愛慕。

33    如泣如訴:訴,訴說。意思是像哭泣又像低訴。

34    餘音嫋嫋:尾聲細弱綿延不絕。

35    不絕如縷:像絲線一樣不斷。

36    舞幽壑之潛蛟:舞,作動詞用,使之起舞。幽壑,本指幽谷,在此指深淵。意思是簫聲使潛藏在深淵的蛟龍起舞,連同下句,形容賓客的洞簫聲感人。

37    泣孤舟之嫠婦:泣,使之悲泣。嫠婦,寡婦。意思是使孤舟上的寡婦哭泣起來。

38    愀然:臉色變動,悽愴的樣子。

39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而嚴肅端莊地坐起來。古人坐與跪相似,坐時臀部貼著腳掌,而腰身端正為危坐。

40    何為其然也:為何簫聲這樣悲涼呢?

41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直引曹操樂府詩《短歌行》的詩句。

42    曹孟德:曹操。

43    夏口:古城名,三國孫權時築,故址在今武漢市武昌黃鵠山上,形勢險要,歷來為爭戰要地。

44    武昌:舊縣名,即現在湖北武漢。

45    繆:通「繚」,糾結、纏繞。

46    鬱乎蒼蒼:鬱,茂密的樣子。蒼蒼,一片蒼翠。意思是形容草木茂盛,一片蒼翠。

47    孟德之困於周郎者:困,困窘。周郎,周瑜,字公瑾,三國時吳國名將,二十四歲拜為中郎將,人稱周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致統一北方後,破荊州,追擊劉備,並且乘勢攻打東吳。孫權、劉備聯軍抗曹,並以周瑜為主帥,擊潰曹操八十萬大軍,這就是赤壁之戰。

48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方,正當。其,指曹操。荊州,指當時荊州的治所襄陽(今湖北襄樊)。下,攻克,進佔。江陵,指當時南郡的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安十三年,曹操攻打荊州,剛巧劉表病逝,其子劉琮投降,後曹操再攻佔江陵,沿江東下,進擊赤壁。

49    舳艫千里:舳艫,一說長方形大船,此指戰船。意思是船尾和船頭相接綿延千里。

50    旌旗蔽空:旌旗,旗幟的通稱。意思是旗幟多得把天空都遮蔽住了,誇飾軍隊人數的眾多。

51    釃酒臨江︰釃,原義是瀘酒,這裏是斟酒、飲酒的意思。臨,面對著。意思是面對著長江斟酒而飲。

52    橫槊賦詩:槊,古代馬上的兵器,即丈八長矛。意思是橫握長矛吟詩。

53    固:本來。

54    安在:何在,在甚麼地方。

55    況:何況。

56    漁樵於江渚之上:漁,捕魚。樵,砍柴。渚,江中小洲。意思是像漁夫、樵夫那樣生活在江中和沙洲之上,比喻被貶官放逐而飄泊江湖。

57    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作動詞用,作伴為友。麋,鹿的一種。意思是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

58    扁舟:扁,極小的樣子。扁舟,小舟。

59    舉匏尊以相屬:匏尊,亦作「匏樽」,古時貧賤者用匏瓜(即葫蘆外殼)做成飲器。以,來。相屬,互相勸飲、對飲。意思是拿起匏樽互相對飲。

60    寄蜉蝣於天地:寄,寄託、寄居。蜉蝣,一種小昆蟲,其成蟲的生存期極短,一般朝生暮死。這裡比喻人生短促。意思是人生短暫,如蜉蝣般寄寓生命於天地間。

61    渺滄海之一粟:渺,渺小。滄海,大海。意思是人生就如大海中一顆小米般渺小。語出《莊子‧秋水》:「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62    須臾:片刻。

63    無窮:沒有窮盡。

64    挾飛仙以遨遊:挾,帶、持。飛仙,仙人。遨遊,遨、游也是遊的意思。即和仙人結伴同遊。

65    長終:指與明月一起長存。

66    知不可乎驟得:驟,屢次、頻頻。驟得,語出《楚辭‧九歌‧湘夫人》:「時不可兮驟得。」意思是自知這幻想奢望不可能如願以償。

67    託遺響於悲風:託,寄託。遺響,餘音,指表達悵惘之情的簫聲。悲風,秋風。意思是借助洞簫的餘音,在秋風中寄託悵惘之情。

68    夫:那。

69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斯,這裏指水。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未嘗,未曾。往,去。意思是江水雖如這般不斷流逝,然而沒有消失。

70    盈虛者如彼:盈虛,指月光的圓缺變化,那,指月亮。意思是像那月亮時圓時缺。

71    而卒莫消長也:卒,終。消失,消減和增長。意思是始終沒有增減。

72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蓋將,大概、原來。其,代詞,指水與月。意思是大概從它變化的角度來觀察。

73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乃。一瞬,一貶眼,極言時間之短。意思是天地間的事物竟不能片刻無變化。

74    物與我皆無盡也:物,指萬物。我,泛指人類。無盡,指永恆不變、長存。意思是萬物與我們都是永恆的。

75    何羨:羡慕甚麼?

76    且夫:況且,發語詞。

77    主:領主,物的所屬者。

78    苟:假如。

79    雖一毫而莫取:雖,即使。毫,本義是毫毛,此指最小的度量單位。即使一毫那樣少的東西也不取為己用。

80    惟:只、僅。

81    無禁:無人禁止。

82    不竭:不會窮盡。

83    造物者:古人以為萬物是天所造成的,故稱天為造物者。天,即是自然。

84    無盡藏:佛家語,即無窮無盡的寶藏。

85    共食:食,通「適」。共同享用、賞玩。

86    洗盞更酌:盞,淺而小的杯子。更酌,換酒。

87    肴核:指肉類食品和果品。

88    杯盤狼藉:狼藉,散亂。意思是酒杯和菜盤散亂地堆在桌旁。

89    相與枕藉:互相倚枕著睡覺。

90    既白:已經天亮了。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1     月夜泛舟赤壁,展現詩意景色

      文章開首已點出時間、地點和人物,接著描寫月夜泛舟赤壁的情景,展現了詩情畫意的和諧境界。作者把遊歷赤壁時的具體經驗加以抽象化,帶有出世的意味,既抒發了飄飄欲仙的暢快之情外,又潛藏著虛幻之感,為下文的議論埋下伏線。

2     舟中把酒作樂,情感轉樂為悲

        描寫主人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蕭聲,蕭聲起,悲意生。作者扣舷而歌,在月光下抒發對美人的懷念和憂傷之情。作者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只好把悲憤寄託於洞蕭聲中,並借客人把情感表達出來。

3     感慨人生短促,談論人生哲理

        作者借悲涼的蕭聲引出客答主問,從客人之口,感慨人生短促無常,悲苦之情從古今歷史人物的對比中產生,抒發一事無成、人生渺小的感慨。

        客人亦因宇宙之無窮與人生之須臾的對比而生悲。人生短促,欲尋找生命另一個寄託,但現實與幻想間存在矛盾。

4     水月作為比喻,談變與不變之理

        作者借主人對客人的回應,帶出哲理般的議論以抒愁懷。作者以眼前的水、月為喻,提出變與不變之說,達到情、景、理交融的效果。作者借莊子的哲學,來排解客人對人生苦短的歎息和自己被貶的苦悶。作者再指出功名富貴、安富尊榮是不可強求的。

5     結尾照應開頭,感情轉悲為喜

        結尾時,主客開懷暢飲,興盡入睡,情感基調轉悲為喜,照應了開首超然欲仙的快樂。本文以遊覽赤壁的時間和人物感情變化為線索,將不同的景色與意境貫串起來。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主客答問

        作者以「仰客伸主」的方法,借客人之口,表達作者對人生宇宙的矛盾看法。篇中對話充滿感情,創造了和諧的氣氛,使主客對答的感情抒發和哲理闡釋產生出色效果。

2     駢散並用

(a)  多用對偶句﹕作者多用對偶句,如「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等,使作品更有美感。

(b)  善用關聯詞﹕上下文之間用關聯詞連接,使感情流動轉折暢順,如「況」、「則」等。

(c)  用韻靈活﹕本篇文句用韻靈活多變,或句句押韻,或隔句押韻,或三、四句押韻,有時因為句末是虛字,所以韻腳不在句末。

        本文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散文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和散文的透闢理意。

3     語言精煉

        本文用了許多疊字,如「飄飄」、「渺渺」等,使描寫更細緻。又以「舞幽壑之潛蛟」寫客人的洞蕭聲,用字新穎貼切。

4     層次分明

        首先由遊起興,交代時、地、人,再寫赤壁夜色的清奇,抒寫飲酒賦詩之樂。接著客人觀景生情,撫今追昔。然後代情以理,作者以變與不變之理紓解客人之愁。最後物我兩忘,超然灑脫。

5     情、景、理融合

        作者以借景、借物喻理的手法,做到情、景、理融合。本文通篇以水月為中心,描寫江山勝景,字字如畫,使人神往。

6     前後呼應

(a)  呼應中見景、情、理之關係﹕本文主要透過風、水、月來寫景、抒情、說理,通過彼此的呼應,令三者交融在一起。

(b)  喝酒的呼應﹕開首以飲酒襯樂景,末段因快樂而喝酒。中間的悲慨亦以酒來抒發。

(c)  泛舟與飛仙的呼應﹕全文多個地方緊扣「泛舟」、「憑虛御風」。

(d)  首尾呼應﹕全文以景起、以景結,又能見時間上的推移。

7     寫景生動

        作者以簡練的文字輕描淡寫地描繪秋色,顯得和諧安寧。

8     營造氣氛

        作者營造了詩的意境,如以六個比喻把蕭聲形象化,瀰漫悲涼的氣氛。

9     對比鮮明

        本文通篇對比,如暢快之情與客人悲涼的洞蕭聲的對比、古今對比、空間上的對比。

         

111

語譯

【語譯】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遊玩。清風緩緩吹來,江面靜靜地不起波浪。我舉酒勸客進飲,吟誦著《詩經‧月出》的詩篇,歌唱著《窈窕》那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來,在斗、牛二宿之間徘徊。江面橫浮著白茫茫的霧氣,江水的光輝與天相接。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隨意漂流,越過茫茫萬頃的水面。浩浩然有如凌空駕風,不知道將止於何處;飄飄然就像脫離塵俗,獨立天外,身上長出羽翼,化身為神仙起去。

        於是大家喝酒盡歡,敲著船舷歌唱起來,歌詞是:「桂木做的棹啊蘭木製的槳,劃破澄澈的江水,逆行在流動的波光上,我的情懷啊悠遠迷茫,遙望美人啊她卻在天的另一方!」吹洞簫的客人,依著歌聲奏和著,簫聲鳴鳴咽咽,好像在怨恨、在思慕、在哭泣、又像在傾訴,餘音繚繞,像一縷細絲般不絕於耳,使潛藏在深谷裏的蛟龍起舞,孤舟裏的寡婦悲泣。

        我不禁神色大變,整理衣衫直身端坐,問客人道:「為甚麼簫聲這樣悲涼呢?」客人答道:「『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從這裡朝西望是夏口,向東看是武昌;山環水繞,草木繁盛而蒼翠,這不正是曹操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嗎?當他攻破荊州,佔領江陵,順著長江向洲上打漁拾柴,與魚蝦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小舟,拿著葫蘆酒瓢互相勸飲。生命就如蜉蝣那樣暫時寄居於天地之間,渺小得像滄海中的一粒小米。悲歎我們生命的如此短促,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真希望能隨著神仙飛昇遨遊,與明月一起終古長存。但我知道這願望是不可能驟然實現的,所以只好把傷感的簫聲寄託在悲涼的秋風中!」

        我對客人說:「你可知道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嗎?江水日夜不停地流去,卻不曾真正的消逝!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但它本身到底沒有消長啊!要是從變化的角度去看,天地間的事物沒有一刻不在變化中;假如從不變的角度去看,那麼萬物和我們都是沒有窮盡的啊!如此說來,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況且天地間萬物各自有它的主人,假如不是我該擁有的,就是一絲一毫也不敢亂取;只有那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便成了聲音,眼睛瞧見了便成了顏色,取之不盡,用起來也不愁匱乏。這正是造物者的無窮盡的大寶在船上,不知道東方已經天亮發白了。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文章描寫了蘇軾泛舟的情景,試回答下列各項。

泛舟時間﹕

泛舟地點﹕

泛舟人物﹕

2      本文善於營造氣氛,試分析以下文句營造了甚麼氣氛。

文句

氣氛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絶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3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仿誰人的詩句?

4      承上題,引文抒發了甚麼感情?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泛舟時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泛舟地點﹕赤壁之下

泛舟人物﹕蘇子與客

2     

文句

氣氛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飄然欲仙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絶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悲涼

3      屈原。

4      古代多以美人喻國君,如屈原以美人比喻楚懷王,蘇軾藉此表達內心懷念宋神宗的抑鬱之情。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本文善用對比,試找出對比的文句,並指出文句對比了甚麼。

對比手法

文句﹕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對比的性質﹕

久暫之比

文句﹕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對比的性質﹕

 

文句﹕滄海

 

對比的性質﹕

 

2      文中以甚麼為比喻,說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3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

A     對偶

B     誇張

C     對比

D     排比

4      承上題,運用這種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5      本文前後呼應,試找出與喝酒呼應的句子。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對比手法

文句﹕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對比的性質﹕

久暫之比

文句﹕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對比的性質﹕

平凡的生活與不凡功業作對比

文句﹕滄海

一粟

對比的性質﹕

體積的對比

2      作者舉水、月為例,說明了變中仍有不變存在。水的逝去而又長流,月的盈虧而又永生。江水依舊,明月猶在。本體不曾改變,變的只是現象,萬物變與不變要視乎自己的觀而定。

3      A     對偶  ü

4      使作品更有整齊美。

5      「舉酒屬客」、「於是飲酒樂甚」、「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釃酒臨江」和「舉匏尊以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