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372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示兒 (1372)

         

103

來源

高考題庫2008

         

104

文類

【文類】

近體詩

         

105

作者

【作者】

陸游 (9607)

         

106

題解

【題解】       

        陸遊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一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107

文本

《示兒》                                                                                                   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1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

         

108

注釋

【注釋】        

1      九州同:九州,傳說中的中國上古行政區劃,後用作「中國」的代稱。同,統一。

2   無忘告乃翁:無忘,不要忘記。告,告訴。乃翁,你們的父親,此為陸游自指。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此詩是一首七言絕句,是陸游的絕筆。陸游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國事,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

1     道出了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平生憾事

詩歌概括地道出了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平生憾事,對山河的破裂,表示了無窮的悲哀。

2     告誡自己的兒子

詩人還告誡自己的兒子,並對恢復中原、統一祖國,表達了堅定不移的信念。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情調多變

    詩的情調本來是悲傷的,因為宋朝被奪去半壁江山。但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因此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爲激昂。結句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

2    用筆曲折

    詩中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兩句,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的大業未成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

3    語言樸素自然

    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4    用韻自然和諧

    全詩押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自然流暢。

         

111

語譯

【語譯】

        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麽也沒有了。只是爲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裏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你們的父親。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詩人想藉此詩告誡誰人?

A     君主

B     妻子

C     兒子

D     詩人自己

2      詩中「家祭無忘告乃翁」的「乃翁」是指誰人?

A     詩人的父親

B     詩人的母親

C     詩人自己

D     社會上的富翁

3      詩人因何事而「悲」?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C     兒子        ü

2      C     詩人自己        ü

3      詩人因為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此詩的情調經歷了三層的變化,以下哪一項能夠概括之?

A     先由激昂轉變為悲傷,再由悲傷轉變為無奈

B     先由悲傷轉變為激昂,再由激昂轉變為無奈

C     先由無奈轉變為激昂,再由激昂轉變為悲傷

D     先由悲傷轉變為無奈,再由無奈轉變為激昂

2      詩中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來表達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

3      以下哪一項是此詩的語言特色?

A     自然樸素

B     雕琢華麗

C     瑰麗雄奇

        D     浪漫奔放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B     先由悲傷轉變為激昂,再由激昂轉變為無奈    ü

2      用筆曲折 / 間接抒情:詩中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事,間接抒情,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的大業未成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3      A     自然樸素        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