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篇章編號 | 【篇章編號】 1514
|
102 | 篇章名稱 | 【篇章名稱】 談文學‧情與辭 (節錄)(就大概說) (1514)
|
103 | 來源 | 高考題庫2008
|
104 | 文類 | 【文類】 現當代散文
|
105 | 作者 | 【作者】 朱光潛 (9810)
|
106 | 題解 | 【題解】 朱光潛(公元1897年─公元1986年)安徽桐城人。中國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1917年進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5年起先後赴英、法等國學習,獲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畢生從事美學教學與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悲劇心理學》等,並有多種美學譯著行世。 《談文學》是一部闡釋文學原理的經典之作,充份顯示了朱光潛對文學研究的深厚功力。本文對情與辭在分量上的分配問題做了詳細分析,把文學作品概括為三種:「情盡乎辭」、「情溢乎辭」和「辭溢乎情」。 |
107 | 文本 | 《談文學‧情與辭》(節錄) 朱光潛 就大概說,文學作品可分為三種:「情盡乎辭1」、「情溢2乎辭」或是「辭溢乎情」。心裏感覺到十分,口裏也就說出十分,那是「情盡乎辭」;心裏感覺到十分,口裏只說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辭」;心裏只感覺到七八分,口裏卻說出十分,那是「辭溢乎情」。德國哲學家黑格爾3曾經指出與此類似的分別,不過他把「情」叫做「精神」,「辭」叫做「物質」。藝術以物質表現精神,物質恰足表現精神的是「古典藝術」,例如希臘雕刻,體膚恰足以表現心靈;精神溢於物質的是「浪漫藝術」,例如中世紀「哥特式4」雕刻和建築,熱烈的情感與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體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質溢於精神的是「象徵藝術」,黑格爾的「家徵」與法國象徵派詩人謂「象徵」絕不相同,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極笨重龐大的物質堆積在那裏,我們只能依稀隱約地見出它所要表現的精神。 黑格爾最推尊古典藝術,就常識說,情盡乎辭也應該是文學的理想。「無情者不得盡其辭5」,「和順積中,英華外發6」,「修辭立其誠7」,我們的古聖古賢也是如此主張。不過概括立論,都難免有毛病。「情溢乎辭」也未嘗沒有它的好處。語文有它的限度,盡情吐露有時不可能,縱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藝術的作用不在陳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不盡,意味才顯得閎深8婉約,讀者才可自由馳騁想像,舉一反三。把所有的話都說盡了,讀者的想像就沒有發揮的機會,雖然「觀止於此」,究竟「不過爾爾9」。拿繪畫來打比,描寫人物,用工筆畫法仔細描繪點染,把一切形色,無論巨細,都盡量地和盤托出10,結果反不如用大筆頭畫法,寥寥數筆,略現輪廓,更來得生動有趣。畫家和畫匠的分別就在此。畫匠多著筆墨不如畫家少著筆墨,這中間妙訣在選擇與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11無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12。黑格爾以為古典藝術的特色在物質恰足表現精神,其實這要看怎樣解釋,如果當作「情盡乎辭」解,那就顯然不很正確,古典藝術的理想是「節制」(restraint)與「靜穆13」 (sereuity),也著重中國人所說的「弦外之響14」,「不著一字,盡得風流15」。 在普通情境之下,「辭溢乎情」總不免是一個大毛病,它很容易流於空洞、腐濫、蕪冗16。它有些像紙折的花卉,金葉剪成的樓臺,絢爛奪目,卻不能真正產生一點春意或是富貴氣象。我們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辭藻,期望在裏面玩味出來和它相稱的情感思想,略經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裏彷彿覺得受了一回騙,作者原來是一個窮人要擺富貴架子!這個毛病是許多老老少少的人所最容易犯的。許多叫做「辭章」的作品,舊詩賦也好,新「美術文」也好,實在是空無所有。 不過「辭溢乎情」有時也別有勝境。漢魏六朝的駢儷文就大體說,都是「辭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罵那些作品一文不值,可是真正愛好文藝而不夾成見的虛心讀者,必能感覺到它們自有一種特殊的風味。我曾平心靜氣地玩味庾子山17的賦、溫飛卿18的詞、李義山19的詩、莎士比亞的悲劇和商籟,彌爾頓20的長短詩,以及近代新詩試驗者如斯溫伯恩21、馬拉梅22和羅威爾23諸人的作品,覺得他們的好處有一大半在辭藻的高華與精妙,而裏面所表現的情趣往往卻很普通。這對於我最初是一個大疑團,我無法在理論上找到一個圓滿的解釋。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燦爛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時所呈現蔥籠24的花卉與錦繡的河山,大都會中所鋪陳的高樓大道,紅牆碧瓦,車如流水馬如龍,說它們有所表現固無不可,不當作它們有所表現,我們就不能借它們娛目賞心25麼?我再看一看藝術,中國古瓷上的花鳥、刺繡上的鳳翅龍鱗,波斯地氈上的以及近代建築上的圖案,貝多芬和瓦格納26的交響曲,不也都夠得上說「美麗」,都能令人欣喜?我們欣賞它們所表現的情趣居多呢,還是欣賞它們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辭藻也可以組成圖案畫和交響曲,也可以和燦爛繁星、青山綠水同樣地供人欣賞。「辭溢乎情」的文章如果能做到這地步,我們似也無庸反對。 劉彥和27本有「為情造文」與「為文造情」的說法,我覺得後起的「因情生文,因文生情」的說法比較圓滿,一般的文字大半「因情生文」,上段所舉的例可以說是「因文生情」。「因情生文」的作品一般人有時可以辦得到,「因文生情」的作品就非極大的藝術家不辦。在平地上起樓閣是尋常事,在空中架樓閣就有賴於神斤鬼斧28。雖是在空中,它必須是樓閣,是完整的有機體。一般「辭溢乎情」的文章所以要不得,因為它根本不成為樓閣。不成為樓閣而又懸空,想拿旁人的空中樓閣來替自己辯護,那是狂妄愚蠢。為初學者說法,腳踏實地最穩妥,只求「因情生文」,「情見於辭」,這一步做到了,然後再作高一層的企圖。
|
108 | 注釋 | 【注釋】 1 辭︰敍述、說明的語言文字。 2 溢︰過度、過分。 3 里格爾︰(Hega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公元1770–1831年)德國哲學家,繼康德、謝林之說而樹立絕對唯心論,在方法論上,排斥形式邏輯而應用辯證法,著作豐富,最重要者有邏輯科學、歷史哲學、藝術哲學等書。 4 哥特式︰即哥德式。 5 無情者不得書具辭︰語出《大學》︰「子日︰『聽訟,吾憂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意思是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能夠花言巧語。 6 和順積中,吳華外發︰語出《衣記.樂記》︰「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吳華發外」意思是平秋柔順的盛情積累在心中,就會有美好的神采表現在外。 7 修辭之其誠︰語出《易乾.文言》︰「修辭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顥達《周易正義》︰「『辭』謂文教『誠』謂誠實也。外則修於文教,內則立其誠實﹔內外相成,則有功業可居,故云『居業』也。」意思是寫文章、講話要修飾言辭,樹立誠信。 8 閎深︰寬廣深厚的樣子。 9 不過爾爾︰不過如此。 10 和盤托出︰端東西連同盤子一起托出,比喻毫無保留的全部拿出來。 11 寓︰託付、寄託。 12 秕糠︰即秕子和朱糠。比喻煩瑣或無價值的事物。 13 靜穆︰安靜莊嚴。 14 弦外之響︰言外之意。 15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出唐司空圖《詩品.會著》,意思是不撰一字盡得韻味。 16 蕪冗︰形容雜亂累贅的樣子。 17 庾子山︰庾信(公元513-581年),字子山,又號蘭成。魏晉南北朝的作家。 18 溫飛卿︰溫庭筠(公元812–870年)字飛卿,唐太原人。工詩詞小賦,與李商隱齊名。 19 李義山︰李商隱(公元813–858年)字義山,號玉奚先生,懷州詞內(今河南沁陽人)。唐代著名詩人。文采瑰麗,善用典故,句意隱晦。 20 彌爾頓︰John Milton (公元1608–1674年)英國詩人、政治家。 21 斯溫伯恩︰Richard Swinburn (公元1837–1909年)英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 22 馬拉梅︰Stephane Mallarme (公元1842–1898年),法國象徵派詩人、理論家。 23 羅威爾︰Robert Lowell(公元1917–1977年),美國詩人。 24 蔥籠︰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 25 娛目賞心︰因欣賞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歡暢。 26 瓦格納︰Richard Wagner(公元1813–1883年),德國作曲家、創作家。 27 劉彥和︰劉勰,南朝梁東莞(今江蘇武進)人,著有《文心雕龍》五十篇。書中可分詩語文學源語、文體區分、創作方法及文學批評等方面。 28 神斤鬼斧︰形容技藝精巧,非人力所能及。 |
109 | 內容分析要點 | 【內容分析要點】 1 文學中情與辭的三種分類 本文對情與辭在分量上的分配問題作出了詳細分析,把文學作品概括為三「情盡乎辭」、「情溢乎辭」、「辭溢乎情」,並加以闡析。 2 闡析三類文學優劣 作者不偏不倚,對於「情盡乎辭」、「情溢乎辭」、「辭溢乎情」三類文學作品作出分析,當中有優有劣。「辭溢乎情」既有流於表面華麗而內裏空泛的大毛病,亦有娛目賞心的勝境。 3 各有境界 文中對劉勰「為情造文」與「為文造情」的傳統說法,來了一次突破演繹,作者認為「因情生文」與「因文生情」,各有境界。並在文末勸勉初學者應以「因情生文」、「情見於辭」為基礎,然後再作高一層的企圖。 |
110 | 寫作手法要點 | 【寫作手法要點】 1 客觀論述 朱光潛所持的觀點,比一些偏於一隅的說法,都來得客觀而圓滿。在分析三類文學時,都能以客觀的角度分析,實在能夠開闊讀者眼界,有助審美標準的建立和重建 。 2 概念具體化 作者善於深入淺出,將深奧的理論簡易傳達,還仍能保持文章的深度,讓讀者站在一個很高的境界來鑒賞和理解。 3 結構嚴謹 文章分段清晰,段旨分明。起首明確說出文學作品的三種分類,然後在下文細心闡述。整篇沒有離開談文學中的「情與辭」這個話題。 4 引用例子 本文引用中外理論,結合具體例子加以說明,使文章的論點得以完整而清晰地發揮,具說服力。而且,利用的例子和典故句子都具有相當的深度,可見作者文學修養的厚度。 5 正反對照 在論述「辭溢乎情」時,作者把其毛病和勝景分別說明,形成正反對照,讓讀者自己判斷當中的優劣。 6 善用比喻 文章偶用生動的比喻伸說,比喻貼切妥當,使讀者咀嚼當中的意味。 7 語言樸實 全篇運用顯淺的文字,目的是把抽象難明的概念,簡明地傳達出來。
|
111 | 語譯 | |
112 | 理解內容(問題) | 【理解內容】 1 下列哪一項對於「情盡乎辭」、「情溢乎辭」、「辭溢乎情」三者的正確描述: A「情盡乎辭」優於「辭溢乎情」 B「辭溢乎情」優於「情盡乎辭」 C「情溢乎辭」為最佳 D文中沒有分別三者的優劣次序 2 第一段提及文學中的「情」與「辭」相當於藝術中的甚麼? 情: 辭: 3 總括全文,作者的論述語調為: A暗諷 B暗示 C持平 D偏激
|
113 | 理解內容(答案) | 【理解內容答案】 1 D文中沒有分別三者的優劣次序 ü 2 情:精神 辭:物質 |
114 | 理解技巧(問題) | 【理解技巧】 1 文中「在平地上起樓閣是尋常事,在空中架樓閣就有賴於神斤鬼斧」二句, 分別比喻甚麼? 在平地上起樓閣: 在空中架樓閣: 2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很多古今例子,有何好處? 試舉出其中一項。 3 參考下文及配合全篇,試判斷以下何者比喻為「含蓄不盡」的筆法? 「畫匠多著筆墨不如畫家少著筆墨,這中間妙訣在選擇與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無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
115 | 理解技巧(答案) | 【理解技巧答案】 1 在平地上起樓閣:因情生文 在空中架樓閣:因文生情 / 辭溢乎情 2 加強說服力 / 更具體地表現主題 / 提高文章的深度 3 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