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572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1572)

              

103

來源

高考題庫2008

              

104

文類

【文類】

近體詩

              

105

作者

【作者】

秋瑾 (9828)

              

106

題解

【題解】       

秋瑾(公元18751907年),近代革命家、作家。字璿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人。公元1904年,赴日本留學,進行反清革命活動,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回國後,她積極宣傳民主革命,倡導婦女解放運動。公元1907年,她發動反清起義,事洩被捕,英勇就義,年僅三十三。秋瑾作有詩、詞、文等,作品多反映其謀求民族解放與婦女解放的思想,大都洋溢著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的激情。著有《秋瑾集》。

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日、俄兩國為重新瓜分朝鮮和我國東北而進行了一場戰爭,戰場主要在我國東北境內,而清王朝卻宣佈保持「中立」。《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是作者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再赴日本、離日歸國時,在舟中所作,詩人船過黃海,見日俄戰圖,她心有所感,適值日人索句,於是寫了這首詩。詩中抒發了對日俄帝國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爭奪戰爭的氣憤和誓死投入革命、拯救        民族危亡的決心。

              

107

文本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1      秋瑾

萬里乘風去復來2,隻身東海挾春雷3
忍看圖畫移顔色4,肯使江山付劫灰5
濁酒不銷憂國淚6,救時應仗出群才7
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8

              

108

注釋

【注釋】

1      這首詩約作於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夏曆十二月秋瑾第二次由日歸國途中。詩人船過黃海,見日俄戰圖,她心有所感,適值日人索句,於是寫了這首詩。詩歌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誓將救時的抱負。
2     
乘風:即乘風而行的意思。此用列子乘風的典故,兼用宗愨「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的            典故(見《宋史‧宗愨傳》) 去復來:秋瑾光緒三十年仲夏東渡,翌年春回國;是年                六月再次赴日,同年十二月返國。
3     
隻身東海:指單身乘船渡海。挾春雷:喻爲使祖國獲得新生而奔走。春雷:借指啓聵            振聾的革命道理。
4     
忍看:反詰之詞,意爲「哪忍看」。圖畫:指地圖。移顔色:指中國的領土被日俄帝            國主義侵吞。
5     
「肯使」句:豈能讓祖國河山被日、俄帝國主義的侵略炮火化爲灰燼!劫灰,劫火之            灰,佛家語。這裏指被戰火毀壞。
6     
「濁酒」句:言其憂國憂民的愁苦之深。
7     
救時:挽救國家危亡的局勢。仗:依靠。出群才:指傑出的人才,出類拔萃的人物。                出群,猶超群。
8     
乾坤:天地,此指中國危亡的局勢。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一詩既寫了眼前的情景,也抒發了秋瑾的心中情,使讀者感悟到秋瑾堅強的意志,以及深厚的愛國情懷

1     寫景

詩的前四句敍述眼前情景。自己兩次離家赴日,挾春雷,鬧革命;回國途中船上憤怒地看到日俄戰爭地圖,怎能容忍日俄侵略軍在祖國領土上進行罪惡的掠奪戰爭!

2     抒情
詩的後四句抒情述志。不能借酒澆愁,而要同衆多豪傑一起拯救祖國。最後表達自己

的志向,也是向同志發出戰鬥的號召:拼死拯救祖國。

3     感悟秋瑾堅強的意志和深厚的愛國情懷

「萬里乘風」,表達懷著豪情壯志出國留學。「隻身東海挾春雷」,獨自一人離家投身革命。「萬里乘風」、「挾春雷」,壯詞壯志,表達自己勇敢走出家庭,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民主革命。「隻身」,顯示自己的獨立性。頸聯表達自己力求成才、救國之情,於人則激勵友人不能沉酒於憂國之痛,而要立志成才,並且同「群才」一起革命。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簡潔精煉

首聯大氣磅礴,展現出意氣風發的詩人主體形象。頷聯點出觀圖之事,從而引發對日俄橫行東北的極大憤恨。後四句由憂國而思濟世,表達願爲祖國而抛頭顱灑熱血的崇高志向。此詩篇幅不長,但情辭激越,令人爲之動容。

2     因事而發,感情激越奔放

此詩於公元1905年,詩人再赴日本、離日歸國時,在舟中所作。詩人船過黃海,見日俄戰圖,她心有所感,適值日人索句,於是寫了這首詩。因此,此詩因事而發,感情激越奔放。

3     語言雄健明快

詩開頭兩句寫自己胸懷壯志,尋找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接著四句轉入正題,就日俄戰爭圖抒發感慨。最後兩句表示詩人不惜犧牲生命,誓將用鮮血拯救祖國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決心,語言雄健明快,語句鏗鏘

4     意象豐富

這首詩有鮮明的意象,例如「挾春雷」,象徵啟聵振聾的革命道理;「濁酒」,象徵憂國憂民的愁苦之深;「萬里乘風」,表達懷著豪情壯志出國留學,以及投身革命事業。既表達了對祖國領土被日俄侵略者佔領、破壞的悲憤,又表達了秋瑾的深厚的愛國情懷。
5   
巧用反詰
 
詩人用「忍看」、「肯使」,意在反詰:「不能忍看」「不肯使得」祖國領土被日俄侵略者佔領、破壞。

6     巧用典故

此詩運用了列子乘風的典故,兼用宗愨「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典故,借指秋瑾乘風而行、豪放不羈的意思。

              

111

語譯

【語譯】

我好像列子乘風而行,兩次離家赴日,去完又歸來了。我單身乘船渡海,爲使祖國獲得新生而奔走。我絕不能忍看祖國領土被日俄侵略者佔領、破壞。豈能讓祖國河山被日、俄帝國主義的侵略炮火化爲灰燼!憂國憂民的愁苦之深,飲酒並不能消解憂國的悲痛,要挺身而起挽救危亡的時局,尋找、依靠衆多傑出的人才。拚將十萬頭顱的血,一定要把中國危亡的局勢扭轉過來。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這首詩歌作於何時?為何事而作?

2            「萬里乘風」形容了秋瑾的甚麼性格?

A     聰穎敏捷

B     嚴肅認真

C     拘泥保守

D     豪放不羈

3            試根據本詩內容,完成下表。

引文

內容大要

「萬里乘風去復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顔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4            以下哪一項是此詩的主旨?

A     鼓勵友人堅持革命事業

B     勸阻友人參與革命事業

C     哀悼日俄戰爭中的傷者

D     建議中國與日本建立友好關係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這首詩歌是作者在清光緒三十一年 (公元1905) 再赴日本、離日歸國時,在舟中所作。詩人船過黃海,見日俄戰圖,她心有所感,適值日人索句,於是寫了這首詩。

2      D     豪放不羈 ü

3     

引文

內容大要

「萬里乘風去復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首聯大氣磅礴,展現出意氣風發的詩人形象。

「忍看圖畫移顔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頷聯點出觀圖之事,從而引發對日俄橫行東北的極大憤恨。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後四句由憂國而思濟世,表達願爲祖國而抛頭顱、灑熱血的崇高志向。

 

4      A     鼓勵友人堅持革命事業 ü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忍看」、「肯使」兩詞,有何用意?

2      此詩巧用典故,以下哪兩項是詩中曾引述的典故?

A     李白問津的典故

B     列子乘風而行的典故

C     宗愨「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典故

D     姜太公釣魚的典故

3            此詩意象豐富,試根據詩歌內容完成下表。

意象

表達的意思

「挾春雷」

 

「濁酒」

 

「萬里乘風」

 

 

4      以下哪兩項是此詩的語言特色?

A     簡潔精煉

B     詳盡鋪排

C     沉鬱頓挫

D     雄健明快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意在反詰,即「不能忍看」、「不肯使得」祖國領土被日俄侵略者佔領、破壞的意思。

2      B     列子乘風而行的典故 ü

C     宗愨「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典故 ü

3     

意象

表達的意思

「挾春雷」

象徵啟聵振聾的革命道理,表達了秋瑾深厚的愛國情懷。

「濁酒」

象徵憂國憂民的愁苦之深,表達了秋瑾對祖國領土被日俄侵略者佔領、破壞的悲憤。

「萬里乘風」

表達了秋瑾懷著豪情壯志出國留學,以及投身革命事業的抱負。

 

4      A   簡潔精煉 ü

             D   雄健明快 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