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656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1656)

              

103

來源

新高中指定篇章

              

104

文類

【文類】

現代小說

              

105

作者

【作者】

魯迅 (9852)

              

106

題解

【題解】       

        《藥》是魯迅所作的第三篇白話小說,寫於1919425,發表於同年5月《新青年》雜誌,後被收入短篇小說《吶喊》內。小說以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的社會現實。1907年,光復會成員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事敗被捕,恩銘的親兵殘酷地挖出徐錫麟的心肝炒食。接著秋瑾被人告發,在紹興城內古軒亭口就義。魯迅以此背景寫了《藥》,通過華、夏兩家的悲劇,揭露廣大群眾的愚昧無知,指出革命脫離群眾的弱點。

              

107

文本

藥》   魯迅

        秋天的後半夜, 月亮下去了, 太陽還沒有出, 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 除了夜遊的東西, 甚麼都睡著。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裏,便瀰滿1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 你就去麼? 」是一個老女人的聲音。裏邊的小屋子裏,也發出一陣咳嗽。

        「唔。」老栓一面聽,一面應,一面扣上衣服;伸手過去說,「你給我罷。」

        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 掏出一包洋錢2 交給老栓, 老栓接了, 抖抖的裝入衣袋, 又在外面按了兩下; 便點上燈籠, 吹熄燈盞, 走向裏屋子去了。那屋子裏面, 正在窸窸窣窣3的響, 接著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靜下去, 才低低的叫道, 「小栓⋯⋯你不要起來。⋯⋯店麼?你娘會安排的。」

        老栓聽得兒子不再說話,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門,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 只有一條灰白的路, 看得分明。燈光照著他的兩腳, 一前一後的走。有時也遇到幾隻狗, 可是一隻也沒有叫。天氣比屋子裏冷得多了; 老栓倒覺爽快,彷彿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 跨步格外高遠。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 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專心走路,忽然吃了一驚,遠遠裏看見一條丁字街,明明白白橫著。他便退了幾步, 尋到一家關著門的舖子,蹩進4檐下,靠門立住了。好一會,身上覺得有些發冷。

        「哼,老頭子。」

        「倒高興⋯⋯。」

        老栓又吃一驚,睜眼看時,幾個人從他面前過去了。一個還回頭看他, 樣子不甚分明, 但很像久餓的人見了食物一般, 眼裏閃出一種攫取5的光。老栓看看燈籠,已經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還在。仰起頭兩面一望, 只見許多古怪的人, 三兩兩, 鬼似的在那裏徘徊; 定睛再看,卻也看不出甚麼別的奇怪。

        沒有多久,又見幾個兵,在那邊走動;衣服前後的一個大白圓圈6,遠地裏也看得清楚, 走過面前的, 並且看出號衣上暗紅色的鑲邊。——一陣腳步聲響, 一眨眼, 已經擁過了一大簇人。那三三兩兩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 潮一般向前趕; 將到丁字街口, 便突然立住, 簇成一個半圓。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 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 轟的一聲, 都向後退; 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喂! 一手交錢, 一手交貨! 」一個渾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正像兩把刀, 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 向他攤著;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7,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 嚷道, 「怕甚麼? 怎的不拿! 」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 一把扯下紙罩, 裹了饅頭, 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裏哼著說,「這老東西⋯⋯。」

        「這給誰治病的呀? 」老栓也似乎聽得有人問他,但他並不答應;他的精神, 現在只在一個包上, 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8的嬰兒,別的事情, 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現在要將這包裏的新的生命, 移植到他家裏,收穫許多幸福。太陽也出來了; 在他面前, 顯出一條大道, 直到他家中,後面也照見丁字街頭破匾上「古□亭口」9這四個黯淡的金字。

 

        老栓走到家, 店面早經收拾乾淨, 一排一排的茶桌, 滑溜溜的發光。但是沒有客人: 只有小栓坐在裏排的桌前吃飯,大粒的汗,從額上滾下, 夾襖也貼住了脊心, 兩塊肩胛骨高高凸出, 印成一個10陽文的「八」字。老栓見這樣子,不免皺一皺展開的眉心。他的女人,從灶下急急走出,睜著眼睛,嘴唇有些發抖。

        「得了麼?」

        「得了。」

        兩個人一齊走進灶下,商量了一會;華大媽便出去了,不多時,拿著一片老荷葉回來, 攤在桌上。老栓也打開燈籠罩,用荷葉重新包了那紅的饅頭。小栓也吃完飯,他的母親慌忙說:

        「小栓——你坐著,不要到這裏來。」

        一面整頓了灶火, 老栓便把一個碧綠的包, 一個紅紅白白的破燈籠, 一同塞在灶裏;一陣紅黑的火焰過去時,店屋裏散滿了一種奇怪的香味。

        「好香! 你們吃甚麼點心呀? 」這是駝背五少爺到了。這人每天總在茶館裏過日, 來得最早, 去得最遲, 此時恰恰蹩到臨街的壁角的桌邊, 便坐下問話, 然而沒有人答應他。「炒米粥11麼? 」仍然沒有人應。老栓匆匆走出,給他泡上茶。

        「小栓進來罷! 」華大媽叫小栓進了裏面的屋子, 中間放好一條凳,小栓坐了。他的母親端過一碟烏黑的圓東西,輕輕說:

        「吃下去罷,——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這黑東西, 看了一看, 似乎拿著自己的性命一般,心裏說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開12了,焦皮裏面竄出一道白氣,白氣散了,是兩半個白麵的饅頭。—— 不多工夫,已經全在肚裏了,卻全忘了甚麼味; 面前只剩下一張空盤。他的旁邊, 一面立著他的父親,一面立著他的母親, 兩人的眼光, 都彷彿要在他身邊注進甚麼又要取出甚麼似的;便禁不住心跳起來,按著胸膛,又是一陣咳嗽。

        「睡一會吧,——便好了。」

        小栓依他母親的話, 咳著睡了。華大媽候他喘氣平靜,才輕輕的給他蓋上了滿幅補釘的夾被。

 

        店裏坐著許多人, 老栓也忙了,提著大銅壼,一趟一趟的給客人沖茶;兩個眼框,都圍著一圈黑線。

        「老栓, 你有些不舒服麼? —— 你生病麼? 」一個花白鬍子的人說。

        「沒有。」

        「沒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鬍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話。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兒子⋯⋯」駝背五少爺話還未完,突然闖進一個滿臉橫肉的人, 披一件玄色布衫, 散著鈕扣, 用很寬的玄色13腰帶,胡亂捆在腰間。剛進門,便對老栓嚷道:

        「吃了麼? 好了麼?老栓,就是運氣了你!你運氣。要不是我信息靈⋯⋯。」

        老栓一手提了茶壼, 一手恭恭敬敬的垂著; 笑嘻嘻的聽。滿座的人, 也都恭恭敬敬的聽。華大媽也黑著眼眶, 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葉來,加上一個橄欖,老栓便去沖了水。

        「這是包好!這是與眾不同的。你想,趁熱的拿來,趁熱吃下。」橫肉的人只是嚷。

        「真的呢, 要沒有康大叔照顧,怎麼會這樣⋯⋯」華大媽也很感激的謝他。

        「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甚麼癆病都包好!」

        華大媽聽到「癆病」這兩個字,變了一點臉色,似乎有些不高興;但又立刻堆上笑, 搭赸14著走開了。這康大叔卻沒有察覺,仍然提高了喉嚨只是嚷,嚷得裏面睡著的小栓也合夥咳嗽起來。

        「原來你家小栓碰到了這樣的好運氣了。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著呢。」花白鬍子一面說,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聲下氣的問道, 「康大叔—— 聽說今天結果的一個犯人, 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究竟是甚麼事?」

        「誰的? 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兒子麼?那個小傢伙!」康大叔見眾人都聳起耳朵聽他, 便格外高興, 橫肉塊塊飽綻15 愈發大聲說, 「這小東西不要命, 不要就是了。我可是這一回一點沒有得到好處; 連剝下來的衣服, 都給管牢的紅眼睛阿義拿去了。——第一要算我們栓叔運氣;第二是夏三爺賞了二十五兩雪白的銀子,獨自落腰包,一文不花。」

        小栓慢慢的從小屋子走出, 兩手按了胸口, 不住的咳嗽; 走到灶下, 盛出一碗冷飯, 泡上熱水, 坐下便吃。華大媽跟著他走,輕輕的問道,「小栓你好些麼?——你仍舊只是肚餓?⋯⋯

        「包好, 包好! 」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過臉,對眾人說,「夏三爺真是乖角兒16,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17。現在怎樣?銀子!——這小東西也真不成東西!關在牢裏,還要勸牢頭造反。」

        「阿呀,那還了得。」坐在後排的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很現出氣憤

模樣。

        「你要曉得紅眼睛阿義是去盤盤底細的,他卻和他攀談了。他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你想: 這是人話麼? 紅眼睛原知道他家裏只有一個老娘, 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那麼窮, 榨不出一點油水, 已經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義哥是一手好拳棒,這兩下,一定夠他受用了。」壁角的駝背忽然高興起來。

        「他這賤骨頭打不怕,還要說可憐可憐哩。」

        花白鬍子的人說,「打了這種東西,有甚麼可憐呢?」

        康大叔顯出看他不上的樣子, 冷笑著說,「你沒有聽清我的話;看他神氣,是說阿義可憐哩!」

        聽著的人的眼光, 忽然有些板滯; 話也停頓了。小栓已經吃完飯,吃得滿身流汗,頭上都冒出蒸氣來。

        「阿義可憐—— 瘋話, 簡直是發了瘋了。」花白鬍子恍然大悟似的

說。

        「發了瘋了。」二十多歲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說。

        店裏的坐客, 便又現出活氣, 談笑起來。小栓也趁著熱鬧,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說:

        「包好!小栓——你不要這麼咳。包好!」

        「瘋了。」駝背五少爺點著頭說。

 

        西關外靠著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塊官地;中間歪歪斜斜一條細路,是貪走便道的人, 用鞋底造成的, 但卻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邊,都埋著死刑和瘐斃18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塚19。兩面都已埋到層層疊疊,宛然闊人家裏祝壽時候的饅頭。

        這一年的清明, 分外寒冷; 楊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 華大媽已在右邊的一座新墳前面, 排出四碟菜, 一碗飯, 哭了一場。化過紙20 呆呆的坐在地上; 彷彿等候甚麼似的,但自己也說不出等候甚麼。微風起來,吹動他短髮,確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來了一個女人,也是半白頭髮,襤褸的衣裙;提一個破舊的朱漆圓籃, 外掛一串紙綻, 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見華大媽坐在地上看他, 便有些躊躇, 慘白的臉上, 現出些羞愧的顏色; 但終於硬著頭皮,走到左邊的一座墳前,放下了籃子。

        那墳與小栓的墳, 一字兒排著,中間只隔一條小路。華大媽看他排好四碟菜, 一碗飯, 立著哭了一通,化過紙綻21;心裏暗暗地想,「這墳裏的也是兒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觀望了一回, 忽然手腳有些發抖, 蹌蹌踉踉22退下幾步,瞪著眼只是發怔。

        華大媽見這樣子,生怕他傷心到快要發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過小路, 低聲對他說, 「你這位老奶奶不要傷心了, ——我們還是回去罷。」

        那人點一點頭, 眼睛仍然向上瞪著; 也低聲吃吃的說道, 「你看,——看這是甚麼呢?」

        華大媽跟了他指頭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墳,這墳上草根還沒有全合, 露出一塊一塊的黃土, 煞是難看。再往上仔細看時, 卻不覺也吃一驚;——分明有一圈紅白的花,圍著那尖圓的墳頂。

        他們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這紅白的花,卻還能明白看見。花也不很多, 圓圓的排成一個圈, 不很精神, 倒也整齊。華大媽忙看他兒子和別人的墳, 卻只有不怕冷的幾點青白小花, 零星開著;便覺得心裏忽然感到一種不足和空虛,不願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幾步,細看了一遍, 自言自語的說, 「這沒有根, 不像自己開的。——這地方有誰來呢? 孩子不會來玩; —— 親戚本家23早不來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

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淚來,大聲說道:

        「瑜兒, 他們都冤枉了你,你還是忘不了,傷心不過,今天特意顯點靈, 要我知道麼? 」他四面一看, 只見一隻烏鴉, 站在一株沒有葉的樹上, 便接著說, 「我知道了。——瑜兒,可憐他們坑24了你,他們將來總有報應, 天都知道; 你閉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這裏,聽到我的話,便教這烏鴉飛上你的墳頂,給我看罷。」

        微風早經停息了;枯草枝枝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 細到沒有, 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裏, 仰面看那烏鴉; 那烏鴉也在筆直的樹枝間, 縮著頭, 鐵鑄一般站著。

        許多的工夫過去了;上墳的人漸漸增多,幾個老的小的,在土墳間出沒。

        華大媽不知怎的, 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擔, 便想到要走; 一面勸著說,「我們還是回去罷。」

        那老女人歎一口氣,無精打彩的收起飯菜;又遲疑了一刻,終於慢慢地走了。嘴裏自言自語的說,「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他們走不上二三十步遠, 忽聽得背後「啞——」的一聲大叫;兩個人都竦然25的回過頭, 只見那烏鴉張開兩翅, 一挫26身, 直向著遠處的天空,箭也似的飛去了。

              

108

注釋

【注釋】

1      瀰滿:充滿。

2      洋錢:銀元。中國最初用的銀元是墨西哥鑄造的,因來自外洋,俗稱洋錢。

3      窸窸窣窣:擬聲詞,形容輕微的摩擦聲。

4      蹩進:躲閃著走進。

5      攫取:奪取。

6      大白圓圈:清代士兵穿的軍衣(即下文所說的號衣),前後都有一塊圓形的白布,上面寫著一個「兵」或「勇」字。

7      饅頭來治病。

8      十世單傳:連續十代都是獨子,形容極珍貴。

9      古□亭口:可讀為「古某亭口」,暗指「古軒亭口」。「□」是文章中表示缺文的標記,作者是有意這樣寫的。這篇小說中的人物夏瑜的名字由秋瑾而來。秋瑾,別號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早年留學日本,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愛國活動,是光復會的主要成員之一。1907717被害於紹興城內軒亭口。

10    陽文:印章或某些器物上的文字,筆劃凹下去的叫陰文,筆劃凸起來的叫陽文。

11    竈︰同灶,以磚土或石塊砌成,用來生火烹煮食物的設備。《說文解字》︰「竈,炊穴也。」

11    炒米粥:用炒過的大米煮成的粥。

12    拗開:掰開。

13    玄色:黑色。

14    搭赸:現在一般寫作「搭訕」。為了和不相識的人接近或為了把尷尬的局面敷衍過去而找話說。

15    飽綻:脹滿、鼓起的意思。

16    乖角兒︰機靈的人。這裏指善於見風使舵的人。

17    滿門抄斬:財產全部沒收,家人都被殺盡。

18    瘐斃:關在監獄裏的人因受刑或饑寒、疾病死在牢獄中。

19    叢塚:塚,墳墓。叢塚,亂墳堆。

20    化過紙:燒過紙。紙,冥紙。迷信的人認為將紙火化後,可供死者在陰間使用。

21    紙錠:用錫箔紙做成的元寶,供死者在陰間使用的錢。

22    蹌蹌踉踉:步伐不穩,跌跌撞撞的樣子。

23    本家:同姓或同宗族的人。

24    坑:陷害、欺騙。

25    竦然:吃驚、恐懼的樣子。

26    挫:降低、下降。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1 表層和深層的兩種意義

        表層意義是治病,揭露了群眾的愚昧無知和迷信。華老栓是典型的貧苦百姓,愚

昧無知和迷信,相信蘸上人血的饅頭可以醫治兒子的癆病,結果他的兒子死了。

        深層意義是革命,作者通過華、夏兩家的悲劇,指出革命若果得不到民眾的支持和了解,根本不可能成功,革命者的付出也是枉然。只有喚醒民眾,才是真正療救中國病態社會的良藥。

2  寓意

A藥的寓意

        小說取一個「藥」字為標題,寄寓了群眾的愚昧無知,也寄寓了革命者的悲哀。「藥」不僅實指「人血饅頭」是治癒小栓癆病的「良藥」,同時暗示當今急需治療的是國民的愚昧麻木,小栓的死表達了「人血饅頭」不是治病的「良藥」。同時夏瑜的個人奮鬥也不是,因他的革命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只有喚醒人民才是「良藥」。

B華、夏的寓意

        「華」、「夏」即指華夏民族。華老栓是典型人物,代表了辛亥革命前的民眾,暗示當時人民的腦子仍被封建、愚昧落後的思想所牽絆。「夏瑜」不單是暗革命者秋謹,而且暗示他是華夏民族的精英、先進的革命者。華小栓和夏瑜的命運象徵了華夏民族的絶望和希望。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巧用明暗雙線結構

        《藥》採用明暗雙線結構敘述,一正一副,一明一暗。明線正面描寫華老栓買「藥」給兒子治癆病;暗線側面描寫夏瑜為革命犧牲,兩條線以人血饅頭,緊密聯結在一起。兩條線平行發展,在最後部分寫華大媽和夏四奶奶為自己的兒子上墳,明暗兩線融合在一起。
2 
善寫人物

A  以典型事件突出人物個性

        作者善以短小的篇幅,選取具型意義的事件,塑造人物的形象。文章寫夏三爺時,只選取一件具典型意義的事件,展示其醜陋和貪財的面貌。夏三爺貪生怕死、冷血無情,為了避免「滿門抄斬」,又貪得到「二十五兩雪白的銀子」,出賣侄兒夏瑜。

B  心理描寫

        作者善於描寫人物的心理狀態。華老栓深信人血饅頭可以治癒小栓的癆病,非常珍惜手上的「藥」,寄以厚望,精神全放在它裏,「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可見他對兒子的疼愛和迷信無知。

C     外貌描寫

        作者善以人物的衣著、外貌展現人物的形象。例如描寫康大叔時,寫他「滿臉橫肉」,便可見其粗魯形象。

D     語言描寫

        康大叔的說話是代表例子。康大叔賣藥給華老栓時,說「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又說「怕甚麼?怎的不拿」,臨開時還哼著「這老東西」。後來在茶館中,他不斷強調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包好、包好」。從數句語言中,可見康大叔是一個貪婪、粗鄙與自誇的人。

E      行動描寫

        作者擅以人物行動,刻劃人物個性。康大叔賣人血饅頭給華老栓時,華老栓不敢接饅頭,他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生動地表現了他的橫蠻的形象。

F      側面描寫

        小說通過茶客們的討論,側面描寫了夏瑜、紅眼睛阿義和夏三爺的形象,鮮明傳神。夏瑜的堅貞不屈、紅眼睛阿義的貪婪無恥、夏三爺的冷血無情,都從茶客的對話中顯示出來。

3  善於營造氣氛

A故事起首

        《藥》的起首,作者即描寫了一個四周寂靜無聲、冷冷清清的環境,營造陰森可怖的氣氛。華老栓往刑場買藥時,四野無人,天色昏暗,使人透不過去來。華老栓走近刑場時,通過華老栓的舉動和感覺,渲染了神秘詭異的氣氛。

B故事結尾

        《藥》的結尾,描寫了一個陰冷、幽深的環境。一隻烏鴉站在一株沒有葉的樹上,其後「啞」一聲飛往天上,渲染了神秘幽深的氣氛。另外,作者著重描繪兩位母親內心的悲痛和生活的黯淡,營造了小說的悲劇氣氛。

4  善用反諷手法、揭示矛盾

        作者以反諷手法,深刻表現小說的主題。文章不斷強調華老栓對「藥」滿懷希望,但最後這份「藥」並無效用,顯示了這代價是白花的。作者又使用大量篇幅描寫茶客們的對話,借此反諷群眾對革命的愚昧無知和對革命志士的冷酷無情。

5  善用象徵

        這篇小說中廣泛運用象徵和暗示的藝術手法,讓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令小說含蓄深遠、耐人尋味。文末的「花圈」正是作者精心設計,表示革命不會就此消失,也寄托了作者的希望。

6  善用特定場景抒情

        魯迅選茶館作為主要場景,其用意是荼館乃「三教九流」聚集之地,以便使社會麻木之人群聚攏在一起,方便展示小說的情節。

              

111

語譯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華老栓在往刑場的路上,本認為天氣比屋裏「冷得多」,卻「倒覺爽快,彷彿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這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

        A 心情興奮,充滿盼望

        B 幻想迷糊

        C 驚恐懼慄

        D 感到暖意

2        作者為甚麼要仔細描寫群眾圍觀處死革命者的場面?

        A 刻劃中國民眾的愚昧、麻木

        B 慨嘆革命者壯烈犧牲

        C 藉此表達急於喚醒民眾的迫切心情

        D 以上全部答案正確

3        你認為以下哪個角色最值得同情?為甚麼?

        A 華小栓

        B 華大媽

        C 華老栓

        D 夏瑜

        E 夏四奶奶

4. 通過閱讀全文,試簡單析述華小栓和夏瑜的故事,包括家庭情況和死亡原因兩方面。

 

華小栓

夏瑜

家庭成員及情況

 

 

死亡原因

 

 

5.     小說中康大叔和華大媽都說小栓吃了「藥」,病便會好。他們分別說了甚麼?為甚麼他們會這樣說?

 

康大叔

華大媽

說話內容

(只需引出原文)

 

 

原因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A 心情興奮,充滿盼望 ü

2      D 以上全部答案正確  ü

3      參考:

D夏瑜。革命的努力不能得到民眾的支持和了解,最後也不能成功。夏瑜作為革命者白白犧牲了生命,他的生命是被愚昧的社會所害,所以最值得同情。(選擇其他人物,分析恰當亦可。)

4.

 

華小栓

夏瑜

家庭成員及情況

父母開一間小茶館,生活困苦。

與母親夏四奶奶相依為命,家境清貧。

死亡原因

患有癆病,吃下血饅頭仍不見效,久治不癒,終病死。

暗中積極參與革命活動,惜被親伯伯夏三爺出賣,結果被處決。

5.

 

康大叔

華大媽

說話內容

(只需引出原文)

「這是包好!這是與眾不同的。」/「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甚麼癆病都包好!」

「吃下去罷,──病便好了。」

原因

他是劊子手,是他將血饅頭賣給華老栓的,從中獲利,所以便誇說饅頭的功效。

華大媽疼愛兒子,迷信血饅頭能救活兒子。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小說中描寫康大叔從老栓接過錢一節,用了哪些動詞?這反映了康大叔哪些性格?

        運用的動詞:
       
康大叔的性格:

2        文中描寫小栓的外貌如何?這反映了他甚麼形象?

具體外貌:

形象:

3 本文巧用明暗雙線結構,明線和暗線分別描寫哪兩位人物?

明線敘述人物        暗線敘述人物

A     華小栓              康大叔

B     華大媽              夏四奶奶

C     華老栓              夏瑜

D     華小栓              夏瑜

4      試透過以下人物的動作或說話,配對他們的形象:

人物動作/說話

形象

(1)華老栓:提着大銅壺,一趟一趟的給客人沖茶。兩個眼框,都圍著一圈黑線。

A勇敢

(2)康大叔: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

B粗鄙

(3)夏瑜: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

C勤勞

        (1)____            (2)____            (3)____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運用的動詞:嚷、搶、扯、裹、塞、抓、擔、捏、哼

康大叔的性格:兇狠、貪婪

2    具體外貌:大粒的汗,從額上滾下,夾襖也貼住了脊心,兩塊肩胛骨高高起出,印成一個陽文的「八字」。

      形象:瘦骨嶙峋、病態形象

3      D     華小栓              夏瑜        ü

4.     (1)__C__         (2)__B__         (3)__A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