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篇章編號

【篇章編號】

1662

              

102

篇章名稱

【篇章名稱】

雨巷 (1662)

              

103

來源

高考題庫2007

              

104

文類

【文類】

新詩

              

105

作者

【作者】

戴望舒 (9854)

              

106

題解

【題解】       

        戴望舒(公元1905年─公元1950年),原名戴夢鷗,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他早期的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富有感傷氣息,而且因為受到西方象徵派的影響,多意象朦朧。

        《雨巷》發表於19288月的《小說月報》上,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雨巷》蘊含著詩人的愁緒,「雨巷」、「姑娘」、「我」三者,都帶有陰暗淒清的色彩,三者融合,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淒冷、孤寂和彷徨之感。《雨巷》,讓戴望舒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107

文本

《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1着,

冷漠,淒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2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淒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3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108

注釋

【注釋】

1      彳亍︰小步,走走停停。

2      太息︰大聲歎氣。

3      頹圮︰墮落,敗壞。

              

109

內容分析要點

【內容分析要點】

1     構成內容主線的三個元素

        《雨巷》蘊含了詩人的情緒,交織着希望與失落。它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整首詩充滿著淒冷、孤寂、失落和彷徨的情感。文章的中心圍繞「雨巷」,「丁香」和「我」,這三種元素構成了淡淡淒清的畫面。

l           陰冷的雨巷: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涼圖畫,籍此營造抒情意境。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爲寂寥雨巷,那裏沒有陽光,沒有生機。

l           飄渺的「丁香」: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姑娘」和「我」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所以也可理解為詩人的自比。當「我」靠近時,「姑娘」卻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希望便幻滅了。

l           孤獨的「我」:主人公「我」就是在雨巷中孤獨地ㄔ亍著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然而現實卻不容美好的愛情或理想。詩末又只剩下了詩人在黑暗淒冷的現實中獨自彷徨。

2     蘊含時代的悲劇色彩

        「雨巷」的淒陰,「姑娘」的幻滅和「我」的彷徨,都帶有悲劇色彩,貫穿全詩。這正是當時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份子在政治壓力下,找不到出路而陷於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是時代的悲劇特徵。

              

110

寫作手法要點

【寫作手法要點】

1     迴環往復,音節諧美

        詩中運用了複沓重唱、疊句、頂真的手法,造成迴環往復的旋律,強化了音樂效果又加重了詩的抒情色彩。詩人安排同樣的字在韻腳中多次出現,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覆,彷如悅耳的樂音正如葉聖陶所讚許,《雨巷》「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2    首尾呼應

        詩末,詩人將詩的首節所出現的鏡頭又重放了一遍。首尾兩節的詩句幾乎全部相同。讀到詩的最後一節,讓人感到詩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詩中所渲染的那種理想幻滅後無法挽回,就像回到起點一樣,詩人依然寂寥淒涼。

3     營造朦朧效果

        在《雨巷》中「雨巷」、「姑娘」和「我」的形象,是矇矓而又飄忽地展示的,但讀者並不會看不懂,只需要慢慢咀嚼,便能意識當中的含意。這種效果使詩人的感情和心境流露得含蓄婉轉。

4     善用象徵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淒清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我」,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具象徵性的抒情形象。這些意象並不是割裂存在,而是共同構成了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意境,含蓄地暗示作者既迷惘惆悵又有期待的情懷。

5    吸收且運用古典詩詞

        戴望舒的詩歌創作有著中國傳統古典詩詞的傳承。在《雨巷》中,詩人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抒情形象,這是來源於古代詩詞的啓發。以「丁香」作意象,是中國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詩人既吸收了前人的典雅,又提升了自己的創造。

6     運用修辭技巧

        本詩修辭技巧豐富,包括疊字疊句,比喻等,使要抒發的情感更加傳神。

              

111

語譯

 

112

理解內容(問題)

【理解內容】

1        詩中「我」的心情有所變化,試在以下空格內填上詩人不同時段的心情狀況。

情景

「我」尋覓求索   

姑娘出現 

姑娘消失 

再復尋覓

心情

例:懷著希望

 

 

 

2        以下哪一項沒有在本詩中提及?

A追求理想

B理想渺茫

C孤獨寂寥

D憤恨時世

3.     本詩帶有喜劇還是悲劇色彩?試從「雨巷」、「姑娘」和「我」三者析述。

本詩色彩:

喜劇 / 悲劇 (請刪去不適用者)

雨巷

 

姑娘

 

 

 

              

113

理解內容(答案)

【理解內容答案】

1

情景

「我」尋覓求索   

姑娘出現 

姑娘消失 

再復尋覓

心情

滿懷希望

產生希望 / 驚喜 / 生共鳴感

失落 / 惆悵

孤寂中抱著渺茫的希望

2      D憤恨時世            ü

3

本詩色彩:

悲劇

雨巷

「雨巷」是黑暗陰涼的,沒有陽光和生機,成了悲劇的背景。

姑娘

「姑娘」像夢一樣幻滅了,象徵美好的理想幻滅了,帶有悲劇色彩。

「我」是在淒冷雨巷中孤獨的彷徨者,追求的理想幻滅了,依然獨自在雨巷之中,「我」成了悲劇中的主角。

              

114

理解技巧(問題)

【理解技巧】

1        詩中運用了不同的感官描寫,試找出與以下感官相關的詩句。

感官

詩句

視覺

 

聽覺

 

2        詩中「她靜默地遠了,遠了」運用了哪種寫作技巧?其作用是甚麼?

寫作技巧:

作用:

3. 詩中運用意象表現主題思想,試略述以下的象徵為何?

雨巷

例:黑暗陰沉的社會

丁香

 

「我」

 

4      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效果?

        A明朗

        B朦朧

        C緊張

        D輕鬆

              

115

理解技巧(答案)

【理解技巧答案】

1

感官

詩句

視覺

丁香一樣的顏色 /

消了她的顏色

嗅覺

丁香一樣的芬芳 /

散了她的芬芳

2      寫作技巧:重複 / 反覆

        作用:加强抒情效果,表現理想越漸渺遠。

3

雨巷

例:黑暗陰沉的社會

丁香

美好的理想 / 詩人的自比

現實中徘徊不去的寂寥

4      B朦朧            ü